丙烯酸精制过程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| ·丙烯酸的性质与合成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丙烯酸的性质 | 第13页 |
| ·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目前丙烯酸合成方法的新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·丙烷合成丙烯酸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生物原料合成丙烯酸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利用生物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 | 第16页 |
| ·国内外丙烯酸的生产工艺 | 第16-21页 |
| ·日本触媒公司的技术 | 第16-18页 |
| ·巴斯夫公司的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·三菱化学公司的技术 | 第19页 |
| ·东方化工厂的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国内丙烯酸生产工艺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化工过程模拟技术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丙烯酸工艺流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第3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1页 |
| ·相率 | 第24页 |
| ·状态方程 | 第24-26页 |
| ·理想气体方程式 | 第24页 |
| ·维里方程式 | 第24-25页 |
| ·立方型方程式 | 第25-26页 |
| ·多参数状态方程 | 第26页 |
| ·活度系数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WILSON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NRTL模型 | 第27页 |
| ·UNIQUAC模型 | 第27页 |
| ·普通精馏原理 | 第27-28页 |
| ·恒沸精馏原理 | 第28页 |
| ·吸收过程原理 | 第28-29页 |
| ·化工过程流程模拟 | 第29-31页 |
| ·艺情况的分析 | 第29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| ·物流参数的定义 | 第29页 |
| ·热力学方法的选择 | 第29页 |
| ·模块参数的输入 | 第29-30页 |
| ·模拟流程的运行 | 第30页 |
| ·结果的分析 | 第30页 |
| ·ASPEN PLUS软件的其他功能 | 第30页 |
| ·结果的输出 | 第30-31页 |
| 第4章 物性方法的选择 | 第31-37页 |
| 第5章 急冷塔的模拟 | 第37-46页 |
| ·艺原理 | 第37页 |
| ·模拟基础数据 | 第37-38页 |
| ·设计要求 | 第38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38页 |
| ·急冷塔的优化 | 第38-42页 |
| ·物流WREFLUX1回流板位置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| ·吸收主要因素的实验 | 第40-42页 |
| ·结果 | 第42-46页 |
| ·物流结果 | 第42-44页 |
| ·全塔温度和压力分布 | 第44页 |
| ·全塔气液相负荷分布 | 第44-45页 |
| ·全塔主要组分的液相质量浓度分布 | 第45-46页 |
| 第6章 轻组分分离塔的模拟 | 第46-56页 |
| ·分离原理 | 第46-47页 |
| ·醋酸-水-甲苯三元体系共沸精馏相图 | 第46-47页 |
| ·轻组分分离塔的工艺原理 | 第47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47页 |
| ·轻组分分离塔的优化 | 第47-52页 |
| ·共沸剂的质量流量和馏出液质量流量的优化 | 第48-50页 |
| ·最佳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| ·模拟结果 | 第52-56页 |
| ·轻组分分离塔的物流结果 | 第52-54页 |
| ·全塔压力和温度分布 | 第54页 |
| ·全塔气液相负荷分布 | 第54页 |
| ·全塔主要组分的液相浓度分布 | 第54-55页 |
| ·分离效果 | 第55-56页 |
| 第7章 醋酸塔和回收塔的模拟 | 第56-70页 |
| ·醋酸塔的基本原理 | 第56页 |
| ·醋酸塔模型的建立 | 第56页 |
| ·醋酸塔的优化 | 第56-58页 |
| ·醋酸塔的物流结果 | 第58页 |
| ·回收塔的基本原理 | 第58-59页 |
| ·回收塔的模型建立 | 第59页 |
| ·回收塔的优化 | 第59-62页 |
| ·塔顶和塔底丙烯酸质量浓度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
| ·理论板数及最佳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| 第60-62页 |
| ·回收塔的物流结果 | 第62页 |
| ·醋酸塔和回收塔双塔联合模拟的工艺原理 | 第62页 |
| ·醋酸塔和回收塔联合模型的建立 | 第62-63页 |
| ·醋酸塔和回收塔联合模拟优化 | 第63-65页 |
| ·塔C-260蒸馏率的优化 | 第63-64页 |
| ·物流602的回流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| 第64-65页 |
| ·模拟结果 | 第65-70页 |
| ·物流结果 | 第65-66页 |
| ·醋酸塔的结果 | 第66-67页 |
| ·回收塔的结果 | 第67-70页 |
| 第8章 提纯塔的模拟 | 第70-76页 |
| ·基本原理 | 第70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70页 |
| ·提纯塔的优化 | 第70-73页 |
| ·最佳馏出液质量流量的确定 | 第70-71页 |
| ·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| 第71-72页 |
| ·最优理论板的确定 | 第72-73页 |
| ·提纯塔的结果 | 第73-76页 |
| ·物流结果 | 第73-74页 |
| ·全塔压力与温度分布 | 第74页 |
| ·全塔气液相负荷分布 | 第74页 |
| ·全塔主要组分的液相浓度分布 | 第74-75页 |
| ·分离效果 | 第75-76页 |
| 第9章 全流程模拟 | 第76-81页 |
| ·全流程模型 | 第76页 |
| ·物流结果 | 第76-81页 |
| 第10章 急冷塔的工艺改进 | 第81-83页 |
| ·改进思路 | 第81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81页 |
| ·物流结果 | 第81-83页 |
| 第11章 结论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