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临界水中重质油和聚乙烯的共裂化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·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 | 第11-15页 |
·超临界水的热力学性质 | 第11-12页 |
·超临界水的氢键 | 第12页 |
·超临界水的离子积 | 第12页 |
·超临界水的介电常数 | 第12-13页 |
·超临界水的扩散系数和粘度 | 第13-15页 |
·超临界水的应用 | 第15-17页 |
·超临界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水解反应和生物质的降解 | 第16-17页 |
·超临界水氧化 | 第17页 |
·超临界水中重质油的非常规处理 | 第17-21页 |
·亚(超)临界水介质中重质油热裂化 | 第17-18页 |
·重质油中杂原子和重金属的脱除 | 第18-19页 |
·超临界水在重质油裂化中的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重质油热裂化的结焦行为 | 第20-21页 |
·超临界水中聚烯烃的热裂解 | 第21-22页 |
·重质油热裂化过程中H引入机制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1页 |
·实验仪器和药品 | 第25-2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药品及原料 | 第26-27页 |
·共裂化和裂化实验操作流程 | 第27页 |
·产物的分离和分析流程 | 第27-31页 |
第4章 重质油/超临界水体系的相态结构 | 第31-40页 |
·重质油在两相结构中的热裂化 | 第31-33页 |
·重质油在乳液结构中的热裂化 | 第33-35页 |
·不同相态结构中的组分分布和传质行为 | 第35-36页 |
·相态结构的演变对重质油热裂化的影晌机制 | 第36-39页 |
·不同相态结构的重质油改质效率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超临界水中重质油/聚乙烯的共裂化行为 | 第40-46页 |
·聚乙烯引入量的变化对共裂化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反应进程对共裂化行为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裂化及共裂化所得焦的物理表征 | 第44-46页 |
第6章 超临界水中重质油/聚乙烯共裂化耦合机理 | 第46-50页 |
·超临界水中聚乙烯的热裂化机理 | 第46页 |
·超临界水中重质油的热裂化机理 | 第46-48页 |
·重质油/聚乙烯共裂化网络的耦合机理 | 第48-50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展望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附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