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烟草黑胫病防治研究综述 | 第10-20页 |
1 烤烟黑胫病病原菌 | 第10-11页 |
·病原及形态 | 第10页 |
·生理 | 第10-11页 |
·寄主 | 第11页 |
2 烟草黑胫病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 | 第11-12页 |
·发病规律 | 第11页 |
·发病条件 | 第11-12页 |
3 烟草黑胫病在各生长环节病征 | 第12页 |
·苗期感病 | 第12页 |
·大田期症状 | 第12页 |
4 现有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和弊端 | 第12-15页 |
·农业防治 | 第13页 |
·选择抗病品种 | 第13页 |
·进行合理轮作 | 第13页 |
·适时早栽 | 第13页 |
·改进栽培措施 | 第13页 |
·搞好田间卫生 | 第13页 |
·药剂防治 | 第13-15页 |
·传统的保护型杀菌剂 | 第13页 |
·高效的内吸性杀菌剂 | 第13-14页 |
·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菌剂 | 第14页 |
·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的混剂 | 第14-15页 |
·化学防治存在问题 | 第15页 |
·农药使用技术落后 | 第15页 |
·黑胫病的抗药性 | 第15页 |
5 现今烤烟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使用生防菌防治烟草黑胫病 | 第15页 |
·诱抗剂防治烟草黑胫病 | 第15-16页 |
6 拮抗菌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芽孢杆菌属(BACILLUS SPP) | 第16页 |
·假单胞菌属(PSEUDOLNONAS SPP) | 第16-17页 |
7 微生物肥料 | 第17-19页 |
·微生物肥料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·微生物有机肥的研发意义 | 第18-19页 |
8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烟草黑胫病生防菌的筛选 | 第20-29页 |
1 土壤中放线菌、真菌、细菌的分离纯化 | 第20-22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材料 | 第20-21页 |
·土壤来源 | 第20页 |
·培养基选用 | 第20-21页 |
·方法 | 第21页 |
·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| 第21页 |
·真菌的分离纯化 | 第21页 |
·细菌的分离纯化 | 第2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2页 |
2 黑胫病病菌的拮抗菌筛选 | 第22-2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放线菌与黑胫病菌的对峙培养 | 第22-23页 |
·真菌与黑胫病病菌的对峙培养 | 第23页 |
·细菌与黑胫病病菌的对峙培养 | 第2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9页 |
第三章 拮抗微生物肥料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效果研究 | 第29-45页 |
1 201 1 年烟草黑胫病拮抗微生物肥料的田间小区生防试验 | 第29-3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试验时间、地点 | 第29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品种 | 第29页 |
·试验肥料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0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30页 |
·观察记载项目以及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拮抗微生物肥料对烟草生育期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拮抗微生物肥料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大田黑胫病发病情况调查 | 第33页 |
·问题与讨论 | 第33-34页 |
2 2 012 年烟草黑胫病拮抗微生物肥料的田间小区生防试验 | 第34-3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试验时间、地点 | 第3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试验品种 | 第34-35页 |
·试验肥料 | 第3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观察记载项目以及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拮抗微生物肥料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大田黑胫病发病情况调查 | 第38页 |
·经济性状 | 第38-39页 |
3 试验对比与结果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试验对比 | 第39-43页 |
·大田生育期的对比 | 第39-40页 |
·大田性状的对比 | 第40-41页 |
·黑胫病的发病情况的对比 | 第41-42页 |
·经济性状对比 | 第42-43页 |
·试验结论 | 第43-44页 |
·2011试验结果 | 第43页 |
·2012试验结果 | 第43页 |
·两年的试验综合对比 | 第43-44页 |
4 讨论 | 第44页 |
5 下一步工作打算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