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1页 |
| 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框架与主要观点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4页 |
| ·主要观点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述 | 第16-28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| 第16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| 第17-19页 |
| ·私募股权基金与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 | 第17-18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| 第18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区别 | 第18-19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与类型 | 第19-22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 | 第19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 | 第19-22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 | 第22-25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 | 第22-23页 |
| ·募集资金 | 第23-24页 |
| ·向房地产企业或项目投资 | 第24页 |
| ·基金退出套现 | 第24-25页 |
| ·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| 第25-28页 |
| ·国外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| 第25-26页 |
| ·国内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我国发展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有利与不利环境分析 | 第28-33页 |
| ·我国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现状 | 第28页 |
| ·有利环境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房地产业市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 | 第28-29页 |
| ·房地产业需拓展融资渠道 | 第29-30页 |
| ·民间高净值人士投资日趋理性 | 第30页 |
| ·有限合伙制日渐成熟 | 第30-31页 |
| ·不利环境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法律身份的障碍 | 第31页 |
| ·金融环境基础薄弱 | 第31页 |
| ·私募股权基金募集难度大 | 第31-32页 |
| ·产业经营模式不成熟 | 第32页 |
| ·退出机制的限制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案例分析 | 第33-39页 |
| ·外资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功案例分析(摩根士丹利投资雅居乐) | 第33-36页 |
| ·相关背景 | 第33-34页 |
| ·案例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启示与展望 | 第36页 |
| ·内资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功案例分析(复地景业基金) | 第36-39页 |
| ·相关背景 | 第36-37页 |
| ·案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启示与展望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我国发展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| 第39-47页 |
| ·我国发展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路径选择 | 第39-42页 |
| ·组织形式选择 | 第39-40页 |
| ·退出路径选择 | 第40-41页 |
| ·发展类型选择 | 第41-42页 |
| ·我国发展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政策建议 | 第42-47页 |
| ·现阶段加强对私募基金参与者的管理 | 第43-44页 |
| ·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建设 | 第44页 |
| ·明确监管机构加强行业自律,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 | 第44-45页 |
| ·健全股权登记托管体系 | 第45页 |
| ·完善多层次资本证券市场,进一步完善退出渠道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