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拮抗植物寄生线虫的细菌菌株筛选及其杀线虫相关基因的鉴定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上篇 文献综述第14-59页
 第一章 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与防治第15-35页
  1 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第15页
  2 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第15-18页
  3 植物寄生线虫的传播第18页
  4 植物寄生线虫致病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·由于取食或穿刺的机械作用而形成严重的机械损伤第19页
   ·线虫与其它植物病原相互作用引起病害第19页
   ·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在诱发寄主病理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第19页
  5 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第19-25页
   ·根结线虫属(Meloidogyne Goeldi,1887)第20-21页
   ·胞囊线虫属(Heterodera Schmidt,1871)第21页
   ·粒线虫属(Anguina Steinbuch,1799)第21-22页
   ·茎线虫属(Dithlenchus Filipjev,1936)第22页
   ·滑刃线虫属(Aphelenchoides Fischer,1894)第22-23页
   ·伞滑刃线虫属(Bursaphelenchus Fuchs,1937)第23-24页
   ·毛刺线虫属(Trichodorus Cobb,1913)第24页
   ·剑线虫属(Xiphinema Cobb,1913)第24页
   ·长针线虫属(Longidorus Filipjev,1934)第24-25页
  6 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第25-35页
   ·植物检疫第25页
   ·种植抗病品种第25-26页
   ·农业防治第26-27页
   ·物理防治第27-28页
   ·化学防治第28-30页
   ·生物防治第30-35页
 第二章 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的研究进展第35-59页
  1 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种类及特性第35-52页
   ·线虫寄生细菌第35-37页
   ·苏云金芽孢杆菌类细菌第37-41页
   ·根际细菌第41-47页
   ·机会寄生芽孢细菌第47-50页
   ·植物内生细菌第50页
   ·共生细菌第50-52页
  2 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细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第52-57页
   ·反向遗传学(Reversed Genetics)第52-53页
   ·基因突变(Gene Mutagenesis)/突变体筛选第53-54页
   ·比较基因组学(Comparative Genomics)第54-55页
   ·有利用潜力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第55-57页
  3 展望第57-59页
下篇 研究内容第59-124页
 第一章 拮抗植物寄生线虫的芽孢杆菌菌株筛选第60-72页
  摘要第60-61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61-65页
   ·菌株和线虫第61-63页
   ·培养基第63页
   ·供试线虫的培养和分离第63-64页
   ·杀线物质的制备第64页
   ·室内离体实验第64页
   ·OKB105菌株温室实验第64-65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65页
  2 结果第65-69页
   ·离体筛选结果第65-66页
   ·OKB105菌株不同稀释倍数的培养滤液杀线率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·OKB105菌株培养滤液对爪哇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·温室实验第68-69页
  3 讨论第69-70页
  ABSTRACT第70-72页
 第二章 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杀爪哇根结线虫活性物质的基本性质研究第72-80页
  摘要第72-73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73-74页
   ·菌株第73页
   ·爪哇根结线虫的培养与分离第73页
   ·杀线物质的制备第73页
   ·培养滤液各组分杀线活性的测定第73页
   ·杀线物质的稳定性测定第73-74页
   ·不同温度下杀线物质活性测定第74页
   ·不同pH值下杀线物质活性测定第74页
   ·杀线物质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溶解性的比较第74页
   ·杀线活性物质的分子量范围大小的确定第74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74-78页
   ·OKB105菌株培养滤液中各组分杀线活性的测定第74-75页
   ·OKB105菌株培养滤液杀线物质的活性稳定性第75-76页
   ·不同温度下杀线物质活性测定第76页
   ·不同pH值下杀线物质活性测定第76-77页
   ·杀线物质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溶解性的比较第77页
   ·杀线活性物质的分子量范围大小的确定第77-78页
  3 讨论第78-79页
  ABSTRACT第79-80页
 第三章 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杀线虫相关基因的鉴定第80-102页
  摘要第80-81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81-90页
   ·菌株、质粒和线虫第81页
   ·酶和引物合成第81-83页
   ·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第83-84页
   ·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第84-85页
   ·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第85页
   ·反向PCR第85页
   ·连接反应体系第85-86页
   ·双酶切反应体系第86页
   ·质粒的提取及DNA片段的回收第86页
   ·枯草芽孢杆菌OKB105突变体文库的筛选第86-87页
   ·M1突变体中转座子拷贝数的检测第87-89页
   ·突变体M1杀线活性的回复第89-90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90-98页
   ·枯草芽孢杆菌OKB105突变体文库的筛选第90页
   ·M1突变体转座插入拷贝数和插入位点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·突变体M1杀线活性回复实验第92-97页
   ·菌株生长能力的测定第97-98页
  3 讨论第98-101页
  ABSTRACT第101-102页
 第四章 拮抗爪哇根结线虫的大肠杆菌菌株筛选第102-112页
  摘要第102-103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103-104页
   ·菌株和线虫第103页
   ·供试线虫的培养和分离以及杀线物质的制备第103页
   ·室内离体实验第103-104页
   ·温室实验第104页
  2 结果第104-109页
   ·室内离体实验第104-108页
   ·温室实验第108-109页
  3 讨论第109-111页
  ABSTRACT第111-112页
 第五章 BL21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及杀线虫相关基因的鉴定第112-124页
  摘要第112-113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113-118页
   ·菌株、质粒和线虫第113页
   ·酶和引物合成第113-114页
   ·BL21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第114-115页
   ·BL21菌株突变体文库的筛选第115页
   ·TAIL-PCR第115-117页
   ·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第117-118页
  2 结果第118-121页
   ·大肠杆菌BL21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第118页
   ·大肠杆菌BL21菌株突变体文库的筛选第118-119页
   ·TAIL-PCR扩增Tn5旁侧序列第119-120页
   ·Tn5插入位点的基因及其特性分析第120-121页
  3 讨论第121-123页
  ABSTRACT第123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42页
附录第142-146页
缩略语第146-14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148-150页
致谢第150页

论文共1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豆疫霉CRN基因家族效应分子的功能研究
下一篇: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、精细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