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强拿硬要型”寻衅滋事罪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寻衅滋事罪概说 | 第8-12页 |
(一) 寻衅滋事罪的历史沿革 | 第8-9页 |
(二) 寻衅滋事罪的罪名性质 | 第9-12页 |
1. 立法并未定位此罪为“口袋罪” | 第10页 |
2. 寻衅滋事罪客体是明确的 | 第10-12页 |
二、“强拿硬要型”寻衅滋事罪的特征分析 | 第12-24页 |
(一) 犯罪目的与动机 | 第12-15页 |
1. 目的犯之否定 | 第12-13页 |
2. 流氓动机之肯定 | 第13-15页 |
(二) “强拿硬要”行为的阐释 | 第15-19页 |
1. 行为无因论与有因论的博弈 | 第16-17页 |
2. 暴力、胁迫因素存在与否 | 第17-19页 |
(三) “情节严重”的认定 | 第19-24页 |
1. 情节严重应否以金额数为起点 | 第20-22页 |
2. 情节严重应否以次数为起点 | 第22-24页 |
三、“强拿硬要型”寻衅滋事罪与近似罪名的界限 | 第24-31页 |
(一) 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 | 第24-28页 |
1. 犯罪主体在责任年龄上不同 | 第25页 |
2. 动机与目的的不同 | 第25-26页 |
3. 暴力、胁迫程度不同 | 第26-28页 |
(二) 寻衅滋事罪与敲诈勒索罪 | 第28-31页 |
1. 动机与目的 | 第29页 |
2. 行为侵犯的客体 | 第29-30页 |
3. 行为侵犯对象的明确程度 | 第30-31页 |
结语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