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| 第8-25页 |
(一) 重大责任事故罪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| 第8-11页 |
1、关于本罪犯罪主体的学说 | 第8-11页 |
2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界定 | 第11页 |
(二)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研究 | 第11-25页 |
1、在生产、作业中 | 第11-15页 |
(1) 时间上的限定 | 第11-12页 |
(2) 场所的认定 | 第12-13页 |
(3) 与生产、作业有密切关系 | 第13-15页 |
2、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| 第15-20页 |
(1) 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| 第15-17页 |
(2) 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| 第17-20页 |
(3) 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具有时间间隔 | 第20页 |
3、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 | 第20-25页 |
(1) 对“重大伤亡事故”的理解 | 第20-21页 |
(2) 对“其他严重后果”的界定 | 第21-25页 |
二、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司法认定 | 第25-32页 |
(一) 重大责任事故罪罪与非罪的区分 | 第25-26页 |
1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与自然事故、技术事故的界限 | 第25页 |
2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与一般责任事故的界限 | 第25-26页 |
(二)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| 第26-32页 |
1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分 | 第26-28页 |
2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 | 第28-29页 |
3、重大责任事故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 | 第29-32页 |
三、对于进一步完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建议 | 第32-47页 |
(一) 重大责任事故罪犯罪主体方面的立法完善 | 第32-39页 |
1、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犯罪主体的必要性 | 第32-35页 |
2、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的理论依据 | 第35-36页 |
3、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的可行性 | 第36-39页 |
(二) 重大责任事故罪刑罚配置方面的立法完善 | 第39-44页 |
(三) 重大责任事故罪刑种方面的立法完善:增设罚金刑 | 第44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