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1-22页 |
综述一 从肾虚血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1 肾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2 血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3 补肾活血法治疗PMOP的临床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4 小结 | 第13-15页 |
综述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1 骨密度 | 第15-16页 |
2 血清磷酸酶 | 第16页 |
3 证候评价指标 | 第16-18页 |
4 其他指标 | 第18-20页 |
5 临床理化指标在PMOP的作用 | 第20-22页 |
前言 | 第22-24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24-31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24页 |
·病例选择 | 第24-27页 |
·试验用药品及药品分配 | 第27页 |
·观测指标 | 第27-28页 |
·观测时点 | 第28页 |
·质量控制及数据管理 | 第28-29页 |
·随机与编盲 | 第29-30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30-31页 |
2 技术路线 | 第31页 |
3 结果 | 第31-43页 |
·病例完成情况 | 第31-32页 |
·基线情况 | 第32-36页 |
·疼痛症状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骨密度变化比较 | 第37-39页 |
·中医症状改善比较 | 第39-41页 |
·两组间中医症状总计分改善的疗效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两组间中医症状改善的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室指标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两组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改善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两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改善比较 | 第42页 |
·安全性评价 | 第42-43页 |
4 讨论 | 第43-48页 |
·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 | 第43-44页 |
·补肾活血法在治疗上的作用 | 第44-48页 |
·对VAS评分的改善 | 第45-46页 |
·对肾阳虚症状的改善 | 第46-47页 |
·改善骨密度 | 第47页 |
·改善骨代谢标志物 | 第47-48页 |
5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| 第48-49页 |
·样本量偏小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倚 | 第48页 |
·社区患者依从性是实施中的主要挑战 | 第48页 |
·实施前瞻性、多中心、大样本的RCT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5-57页 |
病例观察简表 | 第57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