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色素荧光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縮略语表第10-11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1-24页
   ·蓝藻与藻胆体第11-12页
   ·藻胆蛋白第12-14页
   ·藻胆色素的生物合成第14-16页
   ·光敏色素第16-18页
   ·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·毕赤酵母的研究进展第19-23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的优势第20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的表达宿主菌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第21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·外源基因的表达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局限性第22-23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-24页
第二章 绿色荧光蛋白的定位标记第24-37页
   ·引言第24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4-27页
  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5页
     ·所用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7-33页
     ·菌种的活化和培养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转化第28页
     ·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第28页
     ·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引物设计和标准PCR扩增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表达载体pCDFDuet-mreb:gfp的构建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质粒pCDFDuet-mreb:gfp在原核生物中表达第31页
     ·含His-tag融合标签蛋白的亲和纯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第32-3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pCDFDuet-mreb:gfp的双酶切检测第33页
     ·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的检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融合蛋白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融合蛋白的SDS-PAGE检测第35-36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36-37页
第三章 绿色荧光蛋白和藻蓝色素相关基因在酵母中表达第37-53页
   ·引言第3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38页
     ·所用试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3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9-44页
     ·菌种的活化和培养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重组酵母载体的构建第40页
     ·重组酵母载体的线性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线性化重组载体转化到毕赤酵母第41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电转化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构建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活性检测第44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双酶切检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的转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阳性转化子的PCR验证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阳性转化子的荧光显微镜检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阳性转化子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阳性转化子SDS-PAGE检测第50-52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52-53页
第四章 毕赤酵母双色荧光蛋白表达体系的构建第53-66页
   ·前言第5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5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所用试剂第54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54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·重组载体pPIC3.5K-f0:gtp(△SacI):pcyA的构建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重组载体pPICZB:abp1:gaf3:ho1的构建第55页
     ·酵母重组载体线性化第55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单色荧光蛋白体系的构建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酵母菌双色荧光蛋白体系的构建第56页
     ·工程菌诱导表达第56页
     ·工程菌细胞破碎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工程菌检测第5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7-64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双酶切检测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酵母阳性转化子的PCR验证第58-59页
     ·酵母阳性转化子的显微镜检测第59-62页
     ·酵母阳性转化子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4页
附录 附图第74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亚地区柑橘鲜果市场分析及中国出口潜力研究
下一篇:酸茶微生物菌系分离与鉴定及茶酒发酵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