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试验系统开发与试验研究
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插囷目录 | 第10-12页 |
| 表格目录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配气机构零部件的工作状况 | 第14-15页 |
| ·配气机构结构发展 | 第15-16页 |
| ·配气机构试验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配气机构试验台架设计与搭建 | 第19-34页 |
| ·总体方案 | 第19-20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19页 |
| ·总体方案 | 第19-20页 |
| ·控制系统 | 第20-23页 |
| ·交流电机与变频器 | 第20页 |
| ·控制柜设计 | 第20-22页 |
| ·电机转速控制 | 第22-23页 |
| ·传感器 | 第23-30页 |
| ·旋转编码器 | 第23-25页 |
| ·加速度传感器 | 第25-27页 |
| ·激光位移传感器 | 第27-29页 |
| ·应变仪 | 第29-30页 |
| ·润滑油系统 | 第30-33页 |
| ·润滑油系统设计 | 第30-31页 |
| ·润滑油油温控制 | 第31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电磁兼容性研究与现场布置 | 第34-47页 |
| ·电磁兼容性与电磁干扰 | 第34-35页 |
| ·电磁兼容性的定义 | 第34页 |
| ·电磁干扰 | 第34-35页 |
| ·本课题的电磁兼容设计 | 第35页 |
| ·干扰源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干扰源分类 | 第36页 |
| ·系统外部干扰源 | 第36页 |
| ·系统内部干扰源 | 第36-37页 |
| ·变频器——电机系统 | 第37-42页 |
| ·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| 第37-38页 |
| ·谐波的产生 | 第38-40页 |
| ·噪声的产生 | 第40-41页 |
| ·漏电流的产生 | 第41-42页 |
| ·电磁兼容性设计与现场布置 | 第42-46页 |
| ·接地 | 第42-43页 |
| ·屏蔽与布线 | 第43-44页 |
| ·滤波 | 第44-45页 |
| ·其他措施 | 第45页 |
| ·电磁兼容效果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 | 第47-65页 |
| ·虚拟仪器与LabVIEW介绍 | 第47-48页 |
| ·虚拟仪器的概念 | 第47页 |
| ·LabVIEW介绍 | 第47-48页 |
| ·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 | 第48-50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48页 |
| ·采样率要求 | 第48-50页 |
| ·高速数据采集卡选型 | 第50页 |
| ·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| 第50-58页 |
| ·软件总体设计 | 第50-51页 |
| ·电机远程控制 | 第51-52页 |
| ·RS485通讯 | 第52-55页 |
| ·低通滤波 | 第55-56页 |
| ·数据保存 | 第56-58页 |
| ·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| 第58-64页 |
| ·软件总体设计 | 第58-59页 |
| ·数据载入与筛选 | 第59-60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60-62页 |
| ·数据输出 | 第62-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五章 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| 第65-7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65-66页 |
| ·试验对象 | 第65页 |
| ·试验流程 | 第65-66页 |
| ·静态标定 | 第66-68页 |
| ·静态标定方法 | 第66-67页 |
| ·静态标定数据 | 第67-68页 |
| ·气门落座特性研究 | 第68-77页 |
| ·气门落座评价参数 | 第68-69页 |
| ·气门落座过程类型 | 第69-71页 |
| ·气门间隙的影响 | 第71-74页 |
| ·气门落座影响因素 | 第74-75页 |
| ·气门落座振动分析 | 第75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78-79页 |
| ·全文工作总结 | 第78页 |
| ·今后工作展望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