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1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反应 | 第11-13页 |
·高温胁迫 | 第11-12页 |
·低温胁迫 | 第12页 |
·干旱胁迫 | 第12-13页 |
·盐胁迫 | 第13页 |
2 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·热激蛋白的发现 | 第14页 |
·热激蛋白的分类 | 第14页 |
·热激蛋白的保守性 | 第14-15页 |
·热激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5-18页 |
·分子伴侣功能 | 第15-16页 |
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·热激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| 第17页 |
·热激蛋白的表达调控 | 第17-18页 |
·热激蛋白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3 热激蛋白90家族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热激蛋白90家族 | 第19-21页 |
·热激蛋白90的结合蛋白 | 第21-22页 |
4 酵母双杂交系统 | 第22-25页 |
·酵母双杂交的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酵母双杂交系统选用酵母作为报告株的优点 | 第23-24页 |
·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4页 |
·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| 第24-25页 |
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水稻OSHSP90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| 第26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4页 |
·实验所用菌株及质粒 | 第26-27页 |
·cDNA文库 | 第27页 |
·主要培养基 | 第27页 |
·所用仪器及试剂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34页 |
·诱饵质粒的构建 | 第27-31页 |
·酵母双杂交筛选 | 第31-3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诱饵蛋PGBKT7-OSHSP90的构建 | 第34-35页 |
·诱饵蛋PGBKT7-OSHSP90的转录活性及毒性检测 | 第35页 |
·与OSHSP90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基因片段的测序及其分析 | 第36页 |
第三章 OSUNP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| 第36-4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3页 |
·植物材料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本实验所用菌株和质粒 | 第37页 |
·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主要培养基 | 第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3页 |
·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| 第38-39页 |
·RNA纯化 | 第39-40页 |
·RNA反转录 | 第40页 |
·OsUnP基因的克隆 | 第40-42页 |
·Semi-quantity RT-PCR(半定量RT-PCR) | 第42-4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9页 |
·OSUN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OsUnP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OsUnP蛋白质序列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OsUnP蛋白质相似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OSUNP基因的表达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 | 第47-48页 |
·在田间不同生理时期的表达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| 第49-6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7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49-50页 |
·菌株 | 第50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50-51页 |
I.4 主要培养基 | 第51-5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-57页 |
·pCAMBIA1301-OsUnP超表达载体基因及反义载体的构建 | 第52-53页 |
·pCAMBIA1301-OsUnP-GFP载体的构建 | 第53-55页 |
·农杆菌转化体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·农杆菌介导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 | 第56-5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PCAMBIA1301-OSUNP超表达及其反义重组子的构建 | 第57-59页 |
·PCAMBIA1301-OSUNP-GFP重组子的构建 | 第59-60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讨论 | 第61-66页 |
·OSUNP基因的发现 | 第61-63页 |
·OSUN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OSUNP基因功能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