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秘通2号治疗气虚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前言 | 第6-7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7-28页 |
| 1、中医诊治便秘古代文献整理 | 第7-10页 |
| ·先秦至两汉 | 第7页 |
| ·魏晋至隋唐时期 | 第7-8页 |
| ·两宋金元时期 | 第8-9页 |
| ·明清时期 | 第9-10页 |
| 2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中药口服 | 第10-13页 |
| ·中药灌肠 | 第13页 |
| ·针灸推拿相关疗法 | 第13-14页 |
| 3、功能性便秘西医研究现状 | 第14-28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| 第15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因素 | 第15-16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| 第16-20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| 第20-21页 |
| ·诊断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·鉴别诊断 | 第22页 |
| ·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| 第22-28页 |
| 临床观察 | 第28-35页 |
| 1、病例选择 | 第28-29页 |
| ·病例来源 | 第28页 |
| ·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2、诊断标准 | 第29-30页 |
| 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9页 |
| ·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 | 第29页 |
| ·中医辩证 | 第29页 |
| ·纳入病例标准 | 第29-30页 |
| ·排除病例标准 | 第30页 |
| ·中止研究标准 | 第30页 |
| 3、治疗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试验药物 | 第30-31页 |
| ·给药方法 | 第31页 |
| 4、观察指标 | 第31页 |
| ·一般性观测指标 | 第31页 |
| ·疗效性观测指标 | 第31页 |
| 5、症状分级积分标准 | 第31-32页 |
| 6、疗效标准 | 第32-33页 |
| 7、不良反应观察 | 第33页 |
| 8、统计学处理 | 第33页 |
| 9、治疗结果及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积分变化 | 第33-34页 |
| ·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对比 | 第34页 |
| ·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讨论 | 第35-40页 |
| 1、理论基础 | 第35页 |
| 2、组方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3、现代药理学研究 | 第36-39页 |
| 4、问题与展望 | 第39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致谢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旳论文 | 第48-5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