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会计论文--审计论文--各类审计论文

基于非合作博弈视角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 绪论第8-18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·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研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·博弈论应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·全文的分析思路和结构框架第15-18页
2 审计委员会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第18-22页
   ·理论基础—非合作博弈理论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非合作博弈的含义第18页
     ·非合作博弈分析模型的构成要素第18页
     ·对审计委员会进行博弈分析的逻辑框架第18-19页
   ·审计委员会博弈分析的假设前提第19-22页
     ·有限理性假设第20页
     ·不对称信息假设第20页
     ·离散策略假设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共同知识假设第21页
     ·风险规避假设第21-22页
3 审计委员会设立目标和定位的非合作博弈分析第22-32页
   ·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初衷—委托代理的静态博弈第22-26页
   ·我国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独特定位第26-32页
4 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非合作博弈分析第32-42页
   ·股权分散型企业: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博弈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·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博弈—混合策略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博弈—信号传递博弈第34-37页
   ·股权集中型企业: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博弈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·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人之间的博弈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双头马车—协调博弈第40-42页
5 改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政策建议第42-53页
   ·针对股权分散型企业的对策—委托代理状况的改善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注重审计委员会构成人员的类型培养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加强对审计委员会治理工作的披露第43-45页
   ·针对股权集中型企业的对策—公司治理制衡机制的确立第45-53页
     ·外生条件的引入—改变博弈主体的类型特征分布第45-48页
     ·内生要素的调整—协调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关系第48-53页
6 全文总结和研究局限第53-55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·研究局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探讨不够充分第54页
     ·博弈分析中设计的局中人集合人数有限第54页
     ·缺乏实证检验性的证据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后记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》的分析及其改进研究
下一篇:我国整合审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