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落“单位化”社会功能及其风险性研究--C、J两市城乡结合部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s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问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梳理及理论支持 | 第13-20页 |
·文献梳理 | 第13-17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村治精英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单位制及单位社会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理论支持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·城乡结合部 | 第18-19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村落“单位化”的表现形态与社会功能 | 第20-33页 |
·相关案例选择与简介 | 第20-22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的表现形态 | 第22-26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的社会功能 | 第27-33页 |
第四章 村落“单位化”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| 第33-41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的潜在风险 | 第33-39页 |
·村落“单位化”潜在风险的相应对策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1-43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3-46页 |
附录 1 | 第46-48页 |
附录 2 | 第48-50页 |
附录 3 | 第50-52页 |
后记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