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内涵及其考察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第2章 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历史演变 | 第10-29页 |
·前期旧派刑法理论中的犯罪社会危害性 | 第10-14页 |
·新派刑法理论中的犯罪社会危害性 | 第14-16页 |
·后期旧派刑法理论中的犯罪社会危害性 | 第16-19页 |
·当代刑法理论中的犯罪社会危害性 | 第19-29页 |
第3章 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内涵界定 | 第29-40页 |
·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诸学说评述 | 第29-31页 |
·客观说评述 | 第29-30页 |
·主观说评述 | 第30页 |
·主客观相统一说评述 | 第30-31页 |
·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应然界定 | 第31-40页 |
·主客观相统一的重新界说 | 第31-32页 |
·客观要素的界定 | 第32-35页 |
·主观要素的界定 | 第35-40页 |
第4章 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考察 | 第40-55页 |
·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考察原则 | 第40-47页 |
·质定性与量定性相统一的原则 | 第40-42页 |
·平面性与立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| 第42-44页 |
·经验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| 第44-47页 |
·犯罪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具体考察 | 第47-55页 |
·客观事实的考察 | 第47-52页 |
·主观事实的考察 | 第52-55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