渗碳部件内氧化行为及其失效分析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| ·渗碳基础理论 | 第10-13页 |
| ·渗碳原理 | 第10-11页 |
| ·渗碳方法 | 第11页 |
| ·渗碳后热处理 | 第11-12页 |
| ·渗碳件的组织及缺陷类型 | 第12-13页 |
| ·内氧化 | 第13-21页 |
| ·内氧化的实质 | 第13-14页 |
| ·内氧化的形成条件 | 第14页 |
| ·内氧化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7页 |
| ·内氧化的过程 | 第17-18页 |
| ·内氧化对局部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内氧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| ·防止内氧化的措施 | 第20-21页 |
| ·失效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论文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| 第2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4页 |
| ·样品制备 | 第24页 |
| 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扫描电镜观察 | 第24页 |
| ·金相显微镜观察 | 第24页 |
| ·成分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硬度测定 | 第25-26页 |
|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6-63页 |
| ·问题提出 | 第26页 |
| ·渗碳花键轴开裂失效分析 | 第26-48页 |
| ·失效花键轴服役背景 | 第26-28页 |
| ·断口宏观观察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断口微观观察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微观组织观察 | 第31-36页 |
| ·预制裂纹断口观察 | 第36-40页 |
| ·化学成分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硬度测定 | 第43-45页 |
| ·失效原因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·本节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·渗碳齿轮黑色组织缺陷分析 | 第48-60页 |
| ·渗碳齿轮背景介绍 | 第48-49页 |
| ·齿轮渗层组织观察 | 第49-52页 |
| ·人为断口形貌观察 | 第52-54页 |
| ·微区化学成分测定 | 第54-57页 |
| ·硬度测试 | 第57-59页 |
| ·缺陷组织危害及改进措施 | 第59-60页 |
| ·本节小结 | 第60页 |
| ·渗碳零件沿晶断口表面“韧性粘连”研究 | 第60-63页 |
| ·金相组织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微区化学成分分析 | 第61页 |
| ·硬度测试 | 第61页 |
| ·断口形貌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本节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第4章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