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标淡化法律问题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商标淡化的基本理论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商标淡化概念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商标淡化的表现形式 | 第12-15页 |
一、弱化 | 第12页 |
二、丑化 | 第12-13页 |
三、退化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商标淡化的特征与性质 | 第15-17页 |
一、商标淡化的特征 | 第15页 |
二、商标淡化的性质 | 第15-17页 |
第四节 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一、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关联 | 第17页 |
二、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区别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商标淡化在国际公约中的发展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商标淡化在美国法中的发展 | 第20-24页 |
一、《美国联邦反淡化法》之前的理论与实践 | 第20-21页 |
二、《美国联邦反淡化法》的制定 | 第21-23页 |
三、《美国联邦反淡化法》的修改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商标淡化在欧盟法中的发展 | 第24-27页 |
一、欧盟商标反淡化立法前的立法实践 | 第24页 |
二、欧盟商标反淡化的立法规定 | 第24-25页 |
三、欧盟商标反淡化法的实践运用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救济 | 第27-34页 |
第一节 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 | 第27-32页 |
一、商标淡化的对象是驰名商标 | 第27-30页 |
二、有商标淡化的行为 | 第30-31页 |
三、有商标可能被淡化的损害后果 | 第31-32页 |
四、商标淡化行为的主观要件 | 第32页 |
第二节 商标淡化的法律救济 | 第32-34页 |
一、禁令救济 | 第32-33页 |
二、拒绝或取消注册的救济 | 第33页 |
三、损害赔偿救济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及其完善 | 第34-43页 |
第一节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| 第34-36页 |
一、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现状 | 第34-35页 |
二、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司法实践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中存在的缺陷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考虑 | 第38-40页 |
第四节 对我国企业防止商标淡化的若干建议 | 第40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