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导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一般理论 | 第13-24页 |
第一节 反垄断法实施体制概述 | 第13-15页 |
一、反垄断法的实施 | 第13页 |
二、反垄断法公共执行主体和私人主体的关系 | 第13-15页 |
三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性质 | 第15页 |
第二节 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一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法理学分析 | 第16-17页 |
二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政治学分析 | 第17-18页 |
三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法经济学分析 | 第18-20页 |
第三节 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现实价值 | 第20-24页 |
一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与反垄断法立法价值的实现 | 第20-22页 |
二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积极作用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现状 | 第24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立法现状 | 第25-28页 |
一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基础—反垄断法第50 条 | 第25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8页 |
第二节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实践情况 | 第28-32页 |
一、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案件及共同特征 | 第28-29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典型案例 | 第29-31页 |
三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实施困境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比较 | 第32-49页 |
第一节 美、欧、日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 境外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实体制度比较 | 第34-39页 |
一、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例 | 第35-36页 |
二、对三种立法例的评价 | 第36-38页 |
三、反垄断法排除侵害制度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境外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程序制度比较 | 第39-49页 |
一、反垄断法私人诉讼两种模式及评价 | 第39-40页 |
二、境外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管辖 | 第40-41页 |
三、境外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| 第41-47页 |
四、境外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举证责任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| 第49-62页 |
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体制 | 第49-52页 |
一、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体制 | 第49-50页 |
二、对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的评价 | 第50-52页 |
第二节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的实体构建 | 第52-56页 |
一、明确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 | 第52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法民事损害赔偿制度选择 | 第52-54页 |
三、我国反垄断法禁令救济制度的思考 | 第54-55页 |
四、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三节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的程序构建 | 第56-62页 |
一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模式的选择 | 第56-57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案件的管辖设置 | 第57-58页 |
三、我国反垄断法应涵盖的诉讼主体 | 第58-60页 |
四、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证明责任 | 第60-61页 |
五、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7-68页 |
后记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