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s | 第6-10页 |
序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我国商业秘密法制体系及其规范阙如 | 第11-15页 |
一、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| 第11-13页 |
二、商业秘密的民法保护 | 第13-14页 |
三、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国外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活动 | 第15-18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商业秘密法制——德国、日本 | 第16页 |
二、英美法系国家商业秘密法制——英国、美国 | 第16-17页 |
三、国际性商业秘密法制——“《TRIPS 协议》”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商业秘密立法核心——商业秘密权属性质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商业秘密的权属之争 | 第18-22页 |
一、商业秘密的无形财产观 | 第19页 |
二、商业秘密的所有权观 | 第19-21页 |
三、商业秘密的债权观 | 第21页 |
四、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观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商业秘密权应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 | 第22-24页 |
一、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利 | 第22-23页 |
二、商业秘密与传统知识产权的相异性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国外法律对商业秘密权的认识与定性 | 第24-26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的商业秘密观——日本、德国 | 第24-25页 |
二、英美法系国家的商业秘密观——美国、英国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我国商业秘密法制的主要问题分析 | 第26-34页 |
第一节 立法体例分散、内容笼统 | 第26-29页 |
一、法律规范分散在多个部门法律法规中 | 第26-28页 |
二、民商法中有关商业秘密的规定缺乏可执行性 | 第28页 |
三、缺乏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有关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要求过于严苛 | 第29-31页 |
一、我国商业秘密立法中所规定的主体范围过于狭隘 | 第29-30页 |
二、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范围过于原则性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因程序立法缺失而缺乏程序保障 | 第31-33页 |
一、诉讼中举证责任与级别管辖不明 | 第31-32页 |
二、在诉讼中对于商业秘密的保密规定不明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商业秘密价值评估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一、专业评估机构的缺失 | 第33页 |
二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弊端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构想 | 第34-43页 |
第一节 商业秘密立法中应解决几方面问题 | 第34-38页 |
一、明确并扩大商业秘密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| 第34-35页 |
二、引入商业秘密保护的限制规定 | 第35-36页 |
三、明确民事责任承担中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 | 第36页 |
四、法律移植的思考——增加禁令救济制度 | 第36-37页 |
五、明确商业秘密举证责任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商业秘密单独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38-41页 |
一、竞争法为主、民刑法为辅的归置方法力不从心 | 第38-39页 |
二、目前条例和部门规章的冲突规定 | 第39-40页 |
三、商业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| 第40页 |
四、商业秘密单独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商业秘密立法构想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