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4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、意义及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3页 |
·本文的研究难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全球反倾销现状及反倾销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4-29页 |
·全球反倾销状况及发展趋势 | 第14-18页 |
·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例先增后减且向部分国家集中 | 第14-15页 |
·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先增后减 | 第15-16页 |
·中国受反倾销调查和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最为密集 | 第16-18页 |
·倾销与反倾销的概述及界定 | 第18-22页 |
·倾销和反倾销的概述 | 第18-20页 |
·反倾销措施要件的界定 | 第20-22页 |
·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倾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反倾销的实际经济效应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反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·反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 | 第26-27页 |
·反倾销的投资跨越效应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现状、特征及原因 | 第29-41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| 第29-34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特点 | 第31-34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反倾销的原因 | 第34-38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垄断性行业保护 | 第34-36页 |
·中国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特性 | 第36-37页 |
·中国产业结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相近 | 第37页 |
·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法律体系不完善 | 第37页 |
·"非市场经济主体"待遇产生扩散效应 | 第37-38页 |
·"中国威胁论"的危害性 | 第38页 |
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差异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反倾销所集中的产业不同 | 第38-39页 |
·反倾销的频率不同 | 第39页 |
·反倾销所集中的层面不同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经济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挤压出口市场,恶化出口环境 | 第41-42页 |
·影响相关产业发展,导致失业增加 | 第42页 |
·阻碍出口产品结构升级,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| 第42-43页 |
·开拓国际市场受到影响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中国应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解决机制 | 第44-49页 |
·宏观方面的应对措施 | 第44-46页 |
·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 | 第44-45页 |
·两国反倾销部门加强交流 | 第45页 |
·充分重视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复杂性、加快预警机制建设 | 第45-46页 |
·充分发挥我国在WTO中的作用 | 第46页 |
·微观方面的应对措施 | 第46-49页 |
·企业应加强国际意识,提高产品质量 | 第46-47页 |
·积极应诉,化被动为主动 | 第47页 |
·采取走出去战略,以"投资进入"的方式规避反倾销 | 第47-48页 |
·加强反倾销人才的队伍的建设 | 第48页 |
·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| 第48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