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硅酸盐工业论文--水泥工业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粉煤灰活性效应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5页
   ·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概况第9-13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3页
   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 PH值变化规律研究第15-32页
   ·试验原材料及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试验原材料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16页
   ·不同碱度环境下粉煤灰及粉煤灰—水泥体系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16-24页
     ·不同碱度环境下粉煤灰体系的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16-21页
     ·不同碱度环境下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21-24页
   ·掺入化学激发剂的粉煤灰—水泥体系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24-30页
     ·激发剂单掺的粉煤灰—水泥体系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24-28页
     ·激发剂复掺的粉煤灰—水泥体系pH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第28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抗压强度性能研究第32-44页
   ·化学激发剂单掺粉煤灰水泥体系的抗压强度性能第32-40页
     ·碱性激发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硫酸盐激发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氯盐激发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激发剂激发效果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·激发剂复掺粉煤灰水泥体系的抗压强度性能第40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火山灰效应分析第44-51页
   ·粉煤灰火山灰效应的数值分析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·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火山灰效应比强度第45-48页
   ·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水化性能研究第51-6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化学结合水量的测定——灼烧失重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CH的测定——EDTA配位滴定法第52-53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3-60页
     ·粉煤灰—水泥的水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碱激发粉煤灰—水泥的水化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硫酸盐激发粉煤灰—水泥的水化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复合激发粉煤灰—水泥的水化第59-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六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微观分析第62-76页
   ·X-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·粉煤灰—水泥的XRD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碱激发的XRD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·硫酸盐激发的XRD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氯盐激发的XRD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·复合激发的XRD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·SEM和EDS分析第65-74页
     ·粉煤灰—水泥的SEM和EDS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·碱激发的SEM和EDS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硫酸盐激发的SEM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氯盐激发的SEM和EDS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复合激发的SEM和EDS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七章 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膨胀性能与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第76-82页
   ·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膨胀性能第76-78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·化学激发粉煤灰—水泥体系的耐硫酸盐性能第78-81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与配比第78-79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八章 结论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IP代理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助溶效应的CO2相变吸收剂的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