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1章 老调戏的历史及流布情况 | 第10-30页 |
·老调戏的历史沿革 | 第10-16页 |
·老调戏的流布情况 | 第16-19页 |
·老调戏发展初期即清朝初期的流布情况 | 第16-17页 |
·老调戏的成熟期即清朝中叶的流布情况 | 第17页 |
·老调戏的繁荣期清末民初到"七七事变"前夕的流布情况 | 第17-18页 |
·在"七七事变"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老调戏的流布情况 | 第18页 |
·老调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流布情况 | 第18-19页 |
·老调戏的形成、发展的地理人文环境 | 第19-23页 |
·老调戏艰难发展的历程及著名艺人 | 第23-30页 |
第2章 老调戏的艺术形态及艺术风格 | 第30-49页 |
·老调戏的艺术形态 | 第30页 |
·老调戏的音乐唱腔 | 第30-42页 |
·唱腔的音乐特点 | 第30-34页 |
·唱腔板式 | 第34-38页 |
·曲牌 | 第38-39页 |
·文武场 | 第39-41页 |
·锣鼓经 | 第41-42页 |
·老调戏的代表剧目 | 第42-46页 |
·老调戏的艺术风格 | 第46-49页 |
第3章 老调戏的重新复兴及现状 | 第49-53页 |
·老调戏的重新复兴 | 第49-50页 |
·老调戏的现状 | 第50-51页 |
·老调戏的挽救与传承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