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语音识别的意义及应用 | 第9页 |
·语音识别历史及现状 | 第9-10页 |
·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9-10页 |
·汉语语音识别的研究历程 | 第10页 |
·本文选题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1页 |
·本文研究目标和时间安排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语音识别系统的概述 | 第14-24页 |
·语音信号的产生模型 | 第14页 |
·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及其识别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 | 第15页 |
·语音信号的预处理技术 | 第15-21页 |
·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和滤波 | 第15-16页 |
·语音信号的预加重处理 | 第16-17页 |
·语音信号的分帧和加窗处理 | 第17-21页 |
·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仿生模式识别 | 第24-34页 |
·仿生模式识别的概述 | 第24-25页 |
·仿生模式识别与普通模式识别的区别 | 第25-26页 |
·仿生模式识别的数学基础-----高维几何空间 | 第26-31页 |
·高维空间 | 第26-27页 |
·高维空间中的子空间 | 第27-28页 |
·高维空间中的点覆盖理论 | 第28-31页 |
·仿生模式识别的实现----多权值神经元人工神经网络 | 第31-33页 |
·高维空间中神经元的几何对应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覆盖区域的构建算法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汉语声调系统和特征提取 | 第34-51页 |
·汉语语音声调系统 | 第34-35页 |
·汉语声调 | 第34页 |
·汉语声调的表示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声调识别 | 第35页 |
·特征提取 | 第35-50页 |
·汉语语音的采集 | 第35-36页 |
·汉语语音分割 | 第36-40页 |
·提取基音频率 | 第40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声调识别和汉语语音识别模型 | 第51-57页 |
·声调的识别 | 第51-54页 |
·常用的识别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声调识别 | 第52-54页 |
·汉语语音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基于三元素的决策树模型 | 第55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·本论文的总结 | 第57页 |
·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