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7-21页 |
1.1 有机酸根与铁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1.2 有机酸根与过渡金属异多核配合物 | 第8-21页 |
1.2.1 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| 第8-18页 |
1.2.1.1 生命体系的模拟研究 | 第8-13页 |
1.2.1.2 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 | 第13-18页 |
1.2.2 异多核草酸配合物的进展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三草酸根合铁(Ⅲ)与CI(Ⅲ)、Mn(Ⅱ)、Co(Ⅱ)等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研究 | 第21-26页 |
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21页 |
2.1.1 试剂 | 第21页 |
2.1.2 仪器 | 第21页 |
2.2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1-23页 |
2 ·2·1K3[Fe(C2O4)3]·3H2O的合成 | 第21-22页 |
2.2.2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2.2.1 [Cr(H2O)6][Fe(C2O4)3]的合成 | 第22页 |
2 ·2·2.2 Mn3[Fe(C2O4)3]2·10H2O的合成 | 第22页 |
2.2.2.3 [Co(Phen)3][Fe(C2O4)3]2·15H2O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3 配合物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| 第23页 |
(1)配合物的组成 | 第23页 |
(2)配和物的颜色、形状、溶解性及烙点 | 第23页 |
2.4 配和物的摩尔电导率 | 第23-24页 |
2.5 配和物的红外光谱 | 第24页 |
2.6 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铁(Ⅱ)与草酸根和N,N’-双齿配体形成的FeⅡ-FeⅡ型双核配合物的研究 | 第26-44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26页 |
3.1.1 试剂 | 第26页 |
3. 1. 2 仪器 | 第26页 |
3.2 FeⅡ-FeⅡ型配合物[FC(phen)3][Fe(phen)(C2O4)2]·13H2O的研究 | 第26-41页 |
3.2.1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3.2.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27页 |
3.2.3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27-29页 |
3.2.4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| 第29-40页 |
3.2.5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| 第40页 |
3.2.6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| 第40页 |
3.2.7 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 | 第40-41页 |
3.3 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含有机酸根的FeⅡ-FeⅡ和N,N’一双齿配体形成的混合价配合物的研究 | 第44-69页 |
4.1 试剂及仪器 | 第44页 |
4. 1. 1 试剂 | 第44页 |
4.1.2 仪器 | 第44页 |
4.2 FeⅡ-FeⅢ-FeⅡ型配合物[Fe(Phen)3]2[Fe(C2O4)3](OH)·2CH3OH·6H2O的研究 | 第44-67页 |
4.2.1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44-45页 |
4.2.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45页 |
4.2.3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45-65页 |
4.2.4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| 第65-66页 |
4.2.5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| 第66页 |
4.2.6 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 | 第66-67页 |
4.3 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铁(Ⅲ)与草酸根和N,N’一双齿配体形成的异多核配合物的研究 | 第69-86页 |
5.1 试剂及仪器 | 第69页 |
5.1.1 试剂 | 第69页 |
5.1.2 仪器 | 第69页 |
5.2 FeⅢ-MnⅡ-FeⅢ型配合物[Fe(phen)3]2[Mn(C2O4)3(OH)2·13H2O的研究 | 第69-84页 |
5.2.1 配合物的合成 | 第69-70页 |
5.2.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70页 |
5.2.3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描述 | 第70-80页 |
5.2.4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| 第80-81页 |
5.2.5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| 第81-83页 |
5.2.6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| 第83页 |
5.2.7 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 | 第83页 |
5.2.8 配合物的配体交换反应 | 第83-84页 |
5.3 小结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