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14页 |
1.1 移动台定位的历史及现状 | 第6-7页 |
1.2 移动台定位业务 | 第7-8页 |
1.3 移动台定位技术 | 第8-12页 |
1.3.1 基于场强测量的定位方法 | 第9-10页 |
1.3.2 基于传播时间测量的定位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3 基于信号到达角度AOA测量的定位方法 | 第11页 |
1.3.4 混合定位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WCDMA系统中的移动台定位技术 | 第14-27页 |
2.1 WCDMA中的定位系统体系结构及定位过程 | 第14-16页 |
2.2 3GPP协议中支持的定位方法 | 第16-24页 |
2.2.1 基于Cell ID的定位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2.2 OTDOA-IPDL定位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3 网络辅助GPS定位 | 第22-23页 |
2.2.4 增强定位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 WCDMA系统中移动台定位的关键技术 | 第24-25页 |
2.4 定位技术评估 | 第25-26页 |
2.5 本章小节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移动无线信号传播 | 第27-44页 |
3.1 概述 | 第27-29页 |
3.2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| 第29-30页 |
3.3 小尺度衰落和多径传播 | 第30-38页 |
3.3.1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物理原理 | 第30-32页 |
3.3.2 小尺度衰落模型 | 第32-34页 |
3.3.3 Nakagami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 | 第34-36页 |
3.3.4 多径衰落信道的参数及其对偶性 | 第36-38页 |
3.4 Nakagami-m衰落的仿真模型 | 第38-42页 |
3.4.1 由x~4分布产生特定参数的Nakagarm-m分布 | 第38-40页 |
3.4.2 部分波叠加法 | 第40页 |
3.4.3 m<1时的Nakagami-m衰落信道的仿真模型 | 第40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移动台定位仿真系统 | 第44-58页 |
4.1 移动台定位仿真系统总体结构 | 第44-45页 |
4.2 信号发射模块 | 第45-47页 |
4.2.1 基站下行信号发射机原理 | 第45-46页 |
4.2.2 信号发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6-47页 |
4.3 定位信道模型 | 第47-52页 |
4.3.1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模型 | 第48页 |
4.3.2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| 第48-52页 |
4.3.3 定位信道模型的实现 | 第52页 |
4.4 信号测量模块 | 第52-55页 |
4.4.1 定位测量的基本概念 | 第53页 |
4.4.2 匹配滤波时延估计算法原理 | 第53-54页 |
4.4.3 匹配滤波时延估计算法实现 | 第54-55页 |
4.5 位置估计算法 | 第55-57页 |
4.5.1 TDOA位置估计算法的数学描述 | 第55-56页 |
4.5.2 TDOA位置估计算法实现 | 第56-5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移动台定位仿真与评估 | 第58-67页 |
5.1 位置估计精度的性能评价指标 | 第58-60页 |
5.2 仿真环境 | 第60-62页 |
5.2.1 网络布局 | 第60-61页 |
5.2.2 仿真参数 | 第61-62页 |
5.2.3 仿真工具 | 第62页 |
5.3 OTDOA-IPDL定位技术评估 | 第62-66页 |
5.3.1 各大公司的仿真结果 | 第62页 |
5.3.2 定位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3.3 IPDL定位技术评估 | 第64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缩略语清单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