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8页 |
1.氮素利用效率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2.我国稻田的氮肥利用效率概况 | 第14-18页 |
·我国稻田的氮肥施用现状 | 第14页 |
·我国稻田的氮肥利用率下降 | 第14-16页 |
·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因素 | 第16-18页 |
3.水稻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 | 第18-20页 |
·氮素高效吸收的生理机制 | 第18-19页 |
·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 | 第19-20页 |
4.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 | 第20-27页 |
·水稻氮高效基因型育种 | 第20-21页 |
·植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| 第21-27页 |
5.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水稻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形态与生理分析 | 第28-36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植物材料与田间种植 | 第28页 |
·花粉育性调查 | 第28页 |
·全氮含量的测定 | 第28-29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突变体abp1的主要表型特点 | 第29-31页 |
·突变体abp1在不同的氮素水平下的表型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突变体abp1中的氮含量 | 第33页 |
3.讨论 | 第33-36页 |
·突变体abp1是一个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| 第33-34页 |
·氮素的吸收与转运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水稻氮代谢途径中重要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| 第36-59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0页 |
·材料种植 | 第36页 |
·DNA提取 | 第36-37页 |
·分子标记检测 | 第37页 |
·目标基因预测与序列测定 | 第37页 |
·转基因互补载体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| 第38页 |
·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| 第38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8页 |
·实时定量PCR | 第38-39页 |
·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| 第39页 |
·亚细胞定位 | 第39页 |
·精氨酸酶活性测定 | 第39-40页 |
2.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6页 |
·候选基因的鉴定 | 第40-42页 |
·转基因互补验证 | 第42-45页 |
·OsARG基因结构与序列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OsARG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OsARG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| 第50-51页 |
·OsARG蛋白酶的活性测定 | 第51页 |
·氨基酸组成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OsARG基因的过表达分析 | 第52-56页 |
3.讨论 | 第56-59页 |
·精氨酸酶在高等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| 第56-57页 |
·精氨酸酶活性下降导致突变体穗部发生退化 | 第57页 |
·过量表达OsARG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全文结论 | 第59-61页 |
1.突变体abp1中氮代谢受阻是穗部退化的主要原因 | 第59页 |
2.突变体中OsARG的单碱基突变造成了穗部生长发育的不良表型 | 第59页 |
3.OsARG编码的精氨酸酶是水稻氮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| 第59页 |
4.精氨酸酶基因单碱基突变造成abp1中氮代谢出现异常 | 第59-60页 |
5.OsARG的过量表达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3页 |
附录 | 第73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