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级管理伦理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一、研究缘起 | 第8-10页 |
| 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第二章 基本概念 | 第16-24页 |
| 一、班级管理 | 第16-21页 |
| 二、管理伦理 | 第21-24页 |
| 第三章 班级管理伦理为何必要 | 第24-34页 |
| 一、班级管理范式的伦理缺失 | 第24-30页 |
| (一) 管理目标过分注重外在善而忽视了内在善 | 第24-27页 |
| (二) 管理结构过分注重科层化而忽视了民主化 | 第27-29页 |
| (三) 管理方式过分注重严格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班级管理主体的道德缺失 | 第30-34页 |
| (一) 过分注重权威塑造而忽视了道德人格的修养 | 第31-32页 |
| (二) 过分注重依顺服从而忽视了自主精神的培育 | 第32-34页 |
| 第四章 班级管理伦理何以可能 | 第34-52页 |
| 一、班级管理的伦理基础 | 第34-46页 |
| (一) 伦理共同体:班级的人文本性 | 第34-37页 |
| (二) 人性假设:班级管理的伦理前提 | 第37-40页 |
| (三) 共生存在:班级管理的伦理关系 | 第40-43页 |
| (四) 人的发展:班级管理的伦理目的 | 第43-46页 |
| 二、伦理的班级管理功能 | 第46-52页 |
| (一) 价值导向功能 | 第46-47页 |
| (二) 情感凝聚功能 | 第47-48页 |
| (三) 精神激励功能 | 第48-50页 |
| (四) 德性教化功能 | 第50-52页 |
| 第五章 班级管理伦理如何实现 | 第52-61页 |
| 一、创建伦理的班级管理范式 | 第52-57页 |
| (一)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| 第52-54页 |
| (二) 创设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 | 第54-56页 |
| (三) 建立科学人文的管理方式 | 第56-57页 |
| 二、加强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 | 第57-61页 |
| (一) 播撒爱心,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| 第57-59页 |
| (二) 以身作则,提高自我德性境界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后记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