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2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中西文学中的父与子关系模式溯源 | 第12-18页 |
·中西神话原型中的“父与子”母题 | 第12-13页 |
·中西早期家族小说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13-18页 |
·《红楼梦》中的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13-15页 |
·《钮可谟一家》中的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15-18页 |
3 20 世纪前半期中西家族小说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18-28页 |
·专制保守与屈从孝敬的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18-20页 |
·冲突与对立的父与子关系模式 | 第20-24页 |
·中西家族小说父与子关系模式的趋同性 | 第24-28页 |
4 中西家族小说父与子关系模式探源 | 第28-37页 |
·中西社会文化语境 | 第28-29页 |
·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 | 第29-34页 |
·儒家伦理道德与“和合”的文化传统 | 第29-31页 |
·个体本位意识和基督教文化传统 | 第31-34页 |
·中西家族小说父与子关系模式产生趋同性的原因 | 第34-37页 |
5 结语 | 第37-40页 |
·中西家族小说“父与子”关系模式为何突出? | 第37-38页 |
·“父与子”关系模式在家族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感恩的旅行 | 第43-44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、科研情况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