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第一部分 导论 | 第7-10页 |
一、概念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| 第9页 |
四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部分 贵阳市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态 | 第10-21页 |
一、基本情况 | 第10-13页 |
(一) 流浪儿童的数量与性别、年龄分布 | 第10-11页 |
(二)、流浪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与来源地情况 | 第11-13页 |
二、生存状态 | 第13-21页 |
(一)、流浪儿童的生存方式 | 第13-15页 |
(二)、流浪儿童的衣、食、住、行 | 第15-17页 |
(三)、流浪儿童可能受到的伤害 | 第17-20页 |
(四)、流浪儿童遭受到的社会排斥 | 第20-21页 |
第三部分 流浪儿童的社会心理特征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| 第21-29页 |
一、流浪儿童的社会心理特征 | 第21-26页 |
(一)、充满童真而又早熟 | 第21-22页 |
(二)、爱撒谎 | 第22-23页 |
(三)、无助 | 第23-24页 |
(四)、自尊 | 第24页 |
(五)、焦虑 | 第24-25页 |
(六)、好学 | 第25页 |
(七)、偏差的性格和行为 | 第25-26页 |
二、流浪儿童带来的社会影响 | 第26-29页 |
(一)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存权利的危害 | 第26页 |
(二)、对其家庭造成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(三)、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第四部分 导致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分析 | 第29-35页 |
一、地区间、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流浪儿童产生的社会性原因 | 第29-30页 |
二、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不平等是导致儿童流浪的根本原因 | 第30页 |
三、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儿童流浪的直接原因 | 第30-31页 |
四、对儿童的高期望与不当的教育方式相冲突 | 第31-32页 |
五、基层社区组织不完善,政府等机构未能介入儿童的家庭监护 | 第32页 |
六、社会保障不完善,对风险家庭缺乏相应的、及时的救助 | 第32-33页 |
七、违法犯罪分子利用 | 第33页 |
八、儿童自身的原因 | 第33-35页 |
第五部分 预防和救助流浪儿童的几点建议 | 第35-42页 |
一、加快对儿童的立法保护 | 第35-36页 |
二、建立政府主管、民政负责、部门协调、社会参与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| 第36页 |
三、完善社区功能,加强对风险家庭的救助,积极开展早期干预 | 第36-37页 |
四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化 | 第37-38页 |
五、建立分类救助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| 第38-42页 |
小结与反思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