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税法论文

税收代位权制度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前言第9-13页
 一、选题背景和依据第9-10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、发展动态第10-11页
 三、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四、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2-13页
第一章 民事代位权制度与我国民事代位权第13-22页
 第一节 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我国民事代位权制度及其法律特征第14-15页
 第三节 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第15-21页
  一、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第15-16页
  二、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合法债权第16页
  三、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第16-17页
  四、债务人迟延履行第17-18页
  五、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行为须对债权人的到期债权造成损害第18-21页
 第四节 我国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比较第21-22页
第二章 税收代位权基本内容第22-56页
 第一节 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第23-26页
 第二节 设立税收代位权的动因第26-29页
  一、实践意义第26页
  二、理论意义第26-29页
 第三节 税收代位权的性质第29-31页
 第四节 税收代位权的构成要件第31-36页
  一、存在纳税人欠缴税款的事实第32页
  二、纳税人和其债务人之间存在到期的债权第32-33页
  三、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逾清偿期第33页
  四、纳税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第33-34页
  五、纳税人怠于行使债权的行为对国家税收债权造成了损害第34-35页
  六、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达到保全税款的程度为必要第35页
  七、其他税收救济措施已穷尽第35-36页
 第五节 行使税收代位权的法律效果第36-43页
  一、“入库规则”的理论基础及其缺陷第36-37页
  二、“优先规则”的立法尝试第37-43页
 第六节 税收代位权的行使第43-56页
  一、诉讼模式第43-47页
  二、诉讼当事人第47-51页
  三、诉讼费用第51-52页
  四、税收代位清偿第52-54页
  五、对行使税收代位权的几点探讨第54-56页
第三章 税收代位权的缺陷和完善第56-64页
 第一节 代位权制度的缺陷第56-58页
  一、我国代位权制度在理论上无法融入民法体系之中第56-57页
  二、代位权制度规定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原则第57-58页
 第二节 税收代位权的不足第58-60页
  一、缺乏可操作性第58-59页
  二、没有理顺税收债权和私法债权之间的关系第59-60页
 第三节 税收代位权制度的完善建议第60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个人简历第67页
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研究
下一篇:论行政裁量权的失范及其法律规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