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--荀子(荀况,公元前313~前238年)论文

孔子荀子等级观比较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绪论第10-19页
 第一节 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第三节 方法、思路、创新点第16-19页
第一章 关于等级观的说明第19-26页
 第一节 等级的萌芽和发展第19-22页
 第二节 西周形成完备的宗法等级制第22-23页
 第三节 孔子荀子等级观的本质是"礼别异"第23-26页
第二章 孔子等级观第26-40页
 第一节 时代背景第26-29页
 第二节 孔子维护等级的观念第29-36页
  一 正名论第29-30页
  二 名器观第30-31页
  三 反对破坏旧有等级第31-36页
 第三节 孔子划分等级的标准——以血缘划分等级第36-39页
  一 孔子等级观以"亲亲"为基础第37-38页
  二 由"亲亲"到"尊尊"的血缘伦理等级划分第38-39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 荀子等级观第40-54页
 第一节 时代背景第40-42页
  一 战国时期变法运动风起云涌第40页
  二 个体家庭普遍化和封建地缘国家确立第40-42页
 第二节 荀子的等级观念第42-46页
  一 能群第42-43页
  二 有别第43-46页
 第三节 荀子等级观的理论基础是维齐非齐第46-48页
 第四节 荀子划分等级的标准第48-53页
 第五节 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 孔荀等级观的承与变第54-70页
 第一节 孔子荀子等级观相承袭的方面第54-57页
  一 孔子、荀子都主张用礼划分等级来维护社会秩序第54页
  二 孔子、荀子都主张用物化的表现方式体现等级第54-57页
 第二节 由孔子到荀子等级观演变第57-58页
  一 孔子以血缘划分等级而荀子注重贫富贵贱新因素第57页
  二 荀子等级观进步性和局限性并存第57-58页
 第三节 从孔子到荀子等级观变化的原因第58-67页
  一 时代发展第58-59页
  二 各国变法冲击旧制度第59-61页
  三 时代风气使然第61-62页
  四 家族解体与编户齐民的产生第62-63页
  五 身份和思想来源不同第63-65页
  六 环境不同第65-66页
  七 思想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不同第66-67页
 第四节 孔荀等级观评议第67-68页
  一 孔子荀子等级观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第67-68页
  二 辩证对待等级制度第68页
 第五节 小结第68-70页
结语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庄子》的道和言
下一篇:透析《中说》的思想体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