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8页 |
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嵌入式图形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0-18页 |
·嵌入式系统简介 | 第10-11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| 第10页 |
·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·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| 第11-13页 |
·WinCE | 第11页 |
·Linux | 第11页 |
·VxWorks | 第11-12页 |
·Palm OS | 第12页 |
·选择Linux 构造嵌入式系统 | 第12-13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 | 第13-18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基本特征 | 第13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MiniGUI | 第14页 |
·MicroWindows/NanoX | 第14-15页 |
·OpenGUI | 第15页 |
·Qt/Embedded | 第15-16页 |
·现有嵌入式图形系统的比较 | 第16-17页 |
·未来嵌入式图形系统的发展展望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嵌入式图形系统需求分析和体系结构 | 第18-25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需求分析 | 第18-20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一般需求 | 第18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特殊需求 | 第18-20页 |
·嵌入式图形系统的体系结构 | 第20-23页 |
·抽象层(Frame-Buffer、硬件抽象) | 第21-22页 |
·设备上下文DC(Device Context) | 第22页 |
·图形设备接口GDI(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) | 第22页 |
·窗口子系统(Windows Sub-system) | 第22-23页 |
·消息子系统(Messages Sub-system) | 第23页 |
·控件层(Widgets Layer)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嵌入式图形子系统设计 | 第25-40页 |
·图形设备接口(GDI) | 第25-28页 |
·设备上下文机制 | 第25-27页 |
·数据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相关操作 | 第26-27页 |
·GDI 对象 | 第27页 |
·GDI 对象的概念 | 第27页 |
·GDI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| 第27页 |
·GDI 剪裁区 | 第27-28页 |
·窗口子系统 | 第28-35页 |
·窗口组织管理 | 第28-32页 |
·窗口的 Z 序 | 第28-29页 |
·窗口树 | 第29-30页 |
·窗口的剪切域、可见区和无效区 | 第30-32页 |
·窗口操作 | 第32-34页 |
·窗口输出机制 | 第32-33页 |
·窗口创建 | 第33页 |
·窗口显示和隐藏 | 第33-34页 |
·窗口移动 | 第34页 |
·窗口销毁 | 第34页 |
·窗口绘制 | 第34-35页 |
·消息子系统 | 第35-39页 |
·事件驱动消息机制 | 第35-36页 |
·消息的类型与存储 | 第36页 |
·外部消息的收集与分发 | 第36-37页 |
·消息循环与消息处理 | 第37-39页 |
·私有内存的使用 | 第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系统相关测试 | 第40-42页 |
·系统功能测试 | 第40页 |
·系统性能测试 | 第40-42页 |
第六章 基于 Qt/Embedded 的控件扩展研究 | 第42-49页 |
·Qt/Embedded 实现技术 | 第42-45页 |
·Qt/Embedded 图形引擎 | 第42-43页 |
·Qt/Embedded 控件的绘制流程 | 第43页 |
·Qt/Embedded 控件透明机制 | 第43-45页 |
·控件间的位置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背景图转换过程 | 第44页 |
·混色运算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控件扩展方法 | 第45页 |
·控件扩展实例 | 第45-48页 |
·定制控件外观 | 第46页 |
·透明的实现 | 第46-47页 |
·控件合入Qt/Embedded 类库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工作 | 第49页 |
·下一步的工作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