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保健组织与事业(卫生事业管理)论文--卫生标准、卫生检查、医药管理论文--健康检查(体格检查)论文

安徽省某高校1999—2006年入学新生HBV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回顾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1页
1 前言第11-13页
2 对象与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·对象第13页
   ·方法第13页
   ·结果判定第13-14页
   ·统计分析第14页
   ·质量控制第14页
   ·课题技术路线第14-16页
3 结果第16-29页
   ·检验对象的一般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性别构成第16页
     ·年龄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城乡分布第18页
     ·血型构成第18页
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的构成第18-20页
  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性别构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地区分布第19页
  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血型构成第19-20页
   ·入学新生HBsAg检测阳性率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入学新生HBsAg检测阳性率第20页
     ·不同性别入学新生HBsAg检测阳性率第20-22页
     ·不同地区入学新生HBsAg检测阳性率第22页
     ·不同血型入学新生HBsAg检测阳性率第22-23页
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HBV感染模式第23-26页
  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HBV感染模式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不同性别HBsAg(+)入学新生HBV感染模式第24页
     ·不同地区HBsAg(+)入学新生HBV感染模式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不同血型HBsAg(+)入学新生HBV感染模式第26页
   ·HBeAg的检出情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群体中HBeAg的检出情况第26页
     ·HBsAg(+)新生中HBeAg的检出情况第26-28页
   ·HBsAg(+)入学新生ALT检测结果第28-29页
4、讨论与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·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第29-32页
     ·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及其比较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·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变化趋势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不同性别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差异第30页
     ·不同来源地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差异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血型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差异第31-32页
   ·HBV血清标志物分布状况第32-35页
     ·HBV感染的主要血清标志物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不同群体HBV感染模式的差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群体中HBeAg的检出差异第34-35页
   ·ALT异常者的分布状况及特点第35-36页
   ·HBV相关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启示第36页
   ·干预策略及措施第36-41页
     ·HBV传染源的干预策略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第一层次:ALT异常者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第二层次:HBeAg阳性等高传染性者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第三层次:"小三阳"等低传染性者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第四层次:单纯HBsAg阳性者第37-38页
     ·HBV传播途径的干预策略第38-39页
     ·HBV易感人群保护措施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·提高乙肝疫苗覆盖率是关键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强化宣传教育是重要手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加强对男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强化对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帮助第40-41页
5 小结第41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7页
个人简历第47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综述第49-64页
 参考文献第59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会计准则下合并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--以宣城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