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概述 | 第12-22页 |
第一节 我国传统住房制度概述 | 第12-16页 |
一、我国传统住房制度及其特点 | 第12-14页 |
二、我国传统住房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 | 第14-16页 |
第二节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16-18页 |
一、酝酿阶段 | 第16-17页 |
二、成型阶段 | 第17-18页 |
三、完善阶段 | 第18页 |
第三节 经济适用住房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| 第18-22页 |
一、经济适用住房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8-20页 |
二、经济适用住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相关思考 | 第22-33页 |
第一节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5页 |
一、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制度 | 第22-23页 |
二、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制度 | 第23-24页 |
三、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制度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| 第25-26页 |
一、完善了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了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| 第25页 |
二、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| 第25-26页 |
三、有效的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| 第26页 |
第三节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6-29页 |
一、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不能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 | 第27页 |
二、经济适用房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大量违背社会保障性初衷的情事 | 第27-29页 |
三、其他一些不合理现象 | 第29页 |
第四节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异化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3页 |
一、立法方面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二、执法方面的原因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正当性研究 | 第33-40页 |
第一节 国家干预住房市场的正当性理由 | 第33-35页 |
一、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二、住房的福利性或社会保障性 | 第34页 |
三、住房问题不能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人人有获得适当住宅的权利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应该在我国存在的正当性理由 | 第36-40页 |
一、主张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观点不能成立 | 第36-37页 |
二、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在我国当前继续存在的重大意义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(地区)的相关制度及其借鉴 | 第40-45页 |
第一节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(地区)的相关制度简介 | 第40-43页 |
一、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 | 第40-41页 |
二、以新加坡、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 | 第41-42页 |
三、以英国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型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国外相关制度对我们的启示或借鉴 | 第43-45页 |
一、重视立法的作用 | 第43-44页 |
二、重视政府的作用 | 第44页 |
三、重视国情的差别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改革与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主要立法建议 | 第45-53页 |
第一节 完善居民获得经济适用房保障的权利体系 | 第45-47页 |
一、明确规定居民的住房权 | 第45-46页 |
二、科学界定经济适用房的制度目标 | 第46页 |
三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 | 第46页 |
四、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和质量应该体现经济适用的原则 | 第46-47页 |
五、赋予和规范居民进行集资合作建房的权利 | 第47页 |
第二节 明确政府在经济适用房保障方面的义务 | 第47-49页 |
一、明确政府在经济适用房保障方面的主体地位 | 第47-48页 |
二、改革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方式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完善经济适用房的申购程序 | 第49-51页 |
一、完善收入审查程序 | 第49页 |
二、完善公示程序 | 第49-50页 |
三、增加异议程序 | 第50页 |
四、建立国家强制回购制度完善经济适用房的退出程序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法律责任 | 第51-53页 |
一、购房人的法律责任 | 第51页 |
二、出具虚假证明单位的法律责任 | 第51页 |
三、政府的法律责任 | 第51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