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抢劫罪的客体探讨

摘要第1-9页
一、抢劫罪概说第9-11页
 (一) 抢劫罪的历史第9-10页
 (二) 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规定第10-11页
二、犯罪客体的争议第11-13页
 (一) 客体存废之争第11-12页
 (二) 犯罪客体存在的合理性第12-13页
三、界定——以法益说为根基第13-19页
 (一) 法益说概述第13-14页
 (二) 抢劫罪的客体界定第14-17页
  (1) 抢劫罪复杂客体的特点第14-15页
  (2) 抢劫罪双重客体的结构第15-17页
 (三) 抢劫罪客体界定的指导、评价和解释机能第17-19页
四、抢劫罪的客体第19-26页
 (一) 抢劫罪的财产权利客体第19-22页
  (1) 学说的检讨第19-20页
  (2) 对占有说的主张第20-22页
  (3) 本文的观点第22页
 (二) 抢劫罪的人身权利客体第22-26页
  (1) 人身权利的保护范围第22-24页
  (2) 抢劫罪对人身权利的侵犯程度有无上下限要求第24页
  (3) 对抢劫罪人身权利客体范围的宏观思考第24-26页
五、抢劫罪的犯罪对象第26-31页
 (一) 犯罪对象的含义和意义第26页
 (二) 抢劫罪犯罪对象的决定因素第26-27页
 (三) 有关抢劫罪犯罪对象的若干问题第27-31页
  (1) 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包不包括不动产第27-28页
  (2) 借条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第28-29页
  (3) 违禁品和赃物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第29-31页
六、基于抢劫罪保护客体和犯罪对象对抢劫罪若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第31-40页
 (一) 抢劫罪的即遂标准问题第31-34页
  (1) 总的标准问题第31-32页
  (2) 财产侵害以“得财”还是以“失财”为标准第32页
  (3) 抢劫罪加重构成的未遂问题第32-34页
 (二) 抢劫罪的胁迫手段认定第34-35页
  (1) 胁迫的定义第34-35页
  (2) 胁迫的程度问题第35页
 (三) 转化型抢劫(准抢劫)的成立问题第35-40页
  (1) 转化型抢劫(准抢劫)的定义和内容第35-36页
  (2) 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第36-40页
七、结语第40-41页
参考书目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氧预处理或HIF-1α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铜离子掺杂纳米TiO2溶胶及其植物病原菌抗菌性能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