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1 绪论 | 第7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7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关键概念界定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、方法和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特色与可能创新 | 第16-17页 |
| 2 项目后评价概述 | 第17-24页 |
| ·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和涵义实质 | 第17-18页 |
| ·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| 第18-19页 |
| ·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·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 | 第21-24页 |
| 3 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| 第24-38页 |
| ·后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形式 | 第24页 |
| 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| 第24-29页 |
| 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| 第24-25页 |
| ·指标体系设立思路和方法 | 第25-29页 |
| 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9页 |
| 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| 第29-38页 |
| 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社会效益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管理效益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技术效益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4 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38-50页 |
| ·模型理论基础 | 第38-39页 |
| 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思路 | 第39-40页 |
| 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0-50页 |
| ·指标数据预处理 | 第40-42页 |
| 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2-48页 |
| ·海明距离评价模型 | 第48-50页 |
| 5 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 | 第50-59页 |
| ·项目背景及概况 | 第50页 |
| ·指标数据处理 | 第50-53页 |
| ·定量指标数据 | 第51-52页 |
| ·定性指标数据 | 第52-53页 |
| ·指标权重计算 | 第53-56页 |
| ·综合评价结果 | 第56-59页 |
| 6 结论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附录 | 第64页 |
| A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4页 |
| B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