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东聚落社会史研究--基于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三溪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2页 |
·写作缘起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回顾 | 第14-19页 |
·聚落:社会史的空间维度 | 第14-15页 |
·社区:作为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历史人类学与华南社会史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文献方法 | 第21页 |
·参与观察与访谈 | 第21-22页 |
2 乡村聚落的生长轨迹和空间构成 | 第22-39页 |
·聚落概貌 | 第22-26页 |
·自然生态 | 第24-25页 |
·行政建制 | 第25-26页 |
·成长过程 | 第26-33页 |
·生态与环境 | 第26-27页 |
·水利与生计 | 第27-30页 |
·国家权力的介入 | 第30-31页 |
·地方绅权 | 第31-33页 |
·中心化和秩序化 | 第33-37页 |
·基本聚落的形成 | 第34-36页 |
·聚落分化与整合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9页 |
3 乡村聚落的文化模式 | 第39-59页 |
·宗族空间 | 第39-45页 |
·宗族的权力划分 | 第40-41页 |
·宗族强化 | 第41-42页 |
·博弈与整合 | 第42-45页 |
·信仰圈 | 第45-53页 |
·宗族的信仰 | 第50-51页 |
·社区的信仰 | 第51-53页 |
·通婚圈 | 第53-55页 |
·聚落内部的婚姻形态 | 第54页 |
·大社区的通婚网络 | 第54-55页 |
·市场体系 | 第55-57页 |
·商业手工业 | 第55-57页 |
·华工输出 | 第57页 |
·小结 | 第57-59页 |
4 聚落的文化理性 | 第59-63页 |
·作为整体的社区 | 第59-60页 |
·虚构的历史与历史真实 | 第60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5 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