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| 第7-13页 |
·研究的缘起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3页 |
二、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学困生概念多元化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连续化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视角综合化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多样化 | 第16页 |
·研究对象丰富化 | 第16页 |
三、研究过程 | 第16-19页 |
·学困生的界定 | 第16页 |
·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·实际工作 | 第18页 |
·对本研究的思考 | 第18-19页 |
四、小贝的故事 | 第19-23页 |
·小学——“很高兴、很快乐,还得过数学奖呢” | 第19-21页 |
·初中——“生活单调,成绩下降,怎么也快乐不起来” | 第21-22页 |
·高中——“成绩不好,心里不好受,但已经习惯了” | 第22-23页 |
五、结论与分析 | 第23-29页 |
·农村社会的原因 | 第24页 |
·农村学校的原因 | 第24-27页 |
·农村家庭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·个人的原因 | 第28-29页 |
六、建议 | 第29-33页 |
·切实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| 第29-30页 |
·初中是最关键的时期,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| 第30页 |
·高中学校应作好迎接“择校生”的准备 | 第30-31页 |
·让丰富多彩的活动“占领”学生的课外时间 | 第31页 |
·“中下生”应成为教育关注的群体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附录 | 第35-38页 |
后 记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