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1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页 |
·目前国内光纤监测技术的发展 | 第8-10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光缆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 | 第11-20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| 第11-13页 |
·OTDR 卡的详细介绍 | 第13-15页 |
·OTDR 的测试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OTDR 卡的组成 | 第14页 |
·OTDR 卡的重要指标 | 第14-15页 |
·监测方式的选择 | 第15-19页 |
·监控功能 | 第15-16页 |
·各种监测方式 | 第16-19页 |
·在纤测试 | 第16-17页 |
·备纤测试 | 第17-18页 |
·光功率测试 | 第18-19页 |
·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光纤监测软件系统所用技术介绍 | 第20-27页 |
·MAPX 开发 GIS 的概况 | 第20-22页 |
·组件式 GIS 开发工具的选用 | 第20-21页 |
·GIS 地图和数据 | 第21-22页 |
·地图的预处理 | 第21-22页 |
·图层的划分 | 第22页 |
·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面向对象方法简介 | 第23页 |
·面向对象的优点 | 第23-24页 |
·UML 介绍 | 第24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光纤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| 第27-38页 |
·需求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业务需求 | 第27页 |
·性能需求 | 第27-28页 |
·系统的组成 | 第28页 |
·监测中心的功能和软件构成 | 第28-31页 |
·监测中心概述 | 第28页 |
·监测中心的功能及模块划分 | 第28-29页 |
·监测中心主要模块的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| 第29-31页 |
·通信服务模块 | 第29-30页 |
·曲线分析/测试模块 | 第30页 |
·地理信息图形化操作模块 | 第30页 |
·光缆监测模块 | 第30页 |
·网络资源管理模块 | 第30页 |
·系统管理模块 | 第30-31页 |
·监测站的功能和软件构成 | 第31-35页 |
·双备纤监测 | 第31页 |
·监测站的构成 | 第31-32页 |
·监测站的功能 | 第32页 |
·监测站模块之间的连接 | 第32-33页 |
·监测站功能描述 | 第33-35页 |
·数据库的选用及安全 | 第35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光缆监测系统RTU 曲线分析模块研究与实现 | 第38-60页 |
·引言 | 第38页 |
·软件的主要界面 | 第38-42页 |
·光纤拓扑模块 | 第38-39页 |
·实时监测模块 | 第39-40页 |
·数据管理模块 | 第40-41页 |
·地理信息模块 | 第41页 |
·故障处理模块 | 第41-42页 |
·曲线分析模块 | 第42-47页 |
·选择采集参数的设置 | 第42-43页 |
·数据计算方法 | 第43-46页 |
·插入损耗的计算 | 第44页 |
·回波损耗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·散射系数 | 第45页 |
·折射率指数 | 第45页 |
·绝对值和相对值 | 第45-46页 |
·曲线分析的事件 | 第46-47页 |
·光缆监测RTU 的曲线分析模块 | 第47-49页 |
·消息处理部分 | 第47-48页 |
·测试和曲线命令部分 | 第48-49页 |
·曲线分析部分 | 第49页 |
·曲线分析模块实现的功能及界面 | 第49-59页 |
·曲线分析模块的功能 | 第49-50页 |
·OTDR 曲线窗口 | 第50-51页 |
·OTDR 曲线 | 第51-52页 |
·曲线分析图的事件类型 | 第52-56页 |
·正常曲线 | 第53页 |
·光纤存在跳接点 | 第53-54页 |
·异常情况 | 第54页 |
·非反射事件 | 第54-55页 |
·光纤存在断点 | 第55页 |
·测试距离过长 | 第55-56页 |
·OTDR 的数据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分析反射比 | 第56页 |
·分析插入损耗 | 第56-57页 |
·缩放曲线 | 第57页 |
·眼图窗口 | 第57-58页 |
·游标参数窗口 | 第58页 |
·事件表窗口 | 第58-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