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7-11页 |
第1章 导言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关于城市管理概念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关于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标、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国内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概述 | 第16-22页 |
·国外城市管理模式 | 第16-19页 |
·欧洲城市管理组织模式 | 第16-17页 |
·美国城市的管理组织形态 | 第17页 |
·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·国内城市管理模式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全能管制型管理模式的管制特征 | 第19页 |
·国内城市管理模式类型的细化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特点 | 第20-22页 |
·城市兴衰取决于资源的富足程度 | 第20页 |
·经济结构单一 | 第20-21页 |
·发展战略整体不协调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因 | 第22-27页 |
·现有的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亟需改进 | 第22页 |
·自然客观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资源面临不同程度的衰竭 | 第22-23页 |
·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| 第23页 |
·社会经济因素 | 第23-24页 |
·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| 第23页 |
·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| 第24页 |
·行政管理体制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 | 第24页 |
·城市公共服务两套体系并存 | 第24-25页 |
·宏观政策导向因素 | 第25页 |
·全球化、知识化、生态化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7页 |
·全球化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知识化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生态化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| 第27-32页 |
·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的理念创新 | 第27-29页 |
·转换政府执政理念 | 第27页 |
·强化政府法治思维 | 第27-28页 |
·树立顾客至上的城市管理理念 | 第28页 |
·传统城市管理工作向社会化方向转变 | 第28页 |
·加强文明社区建设,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| 第28-29页 |
·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的构想创新 | 第29-30页 |
·建立资源型城市多元化管理模式 | 第29页 |
·政府管理应树立区域性理念 | 第29页 |
·重构城市管理模式中的内外部关系 | 第29-30页 |
·资源型城市管理模式的主要构成 | 第30-32页 |
·建立资源型城市管理最高决策机制 | 第30-31页 |
·强化政府管理城市职能 | 第31页 |
·发挥基层参与城市管理作用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实例分析——大庆城市发展及城市管理的对策 | 第32-38页 |
·大庆市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2-34页 |
·城市管理体制分散,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弱 | 第32页 |
·后备资源不足 | 第32页 |
·就业问题严重 | 第32页 |
·城市化建设与矿区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| 第32-33页 |
·产业结构的固化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滞后 | 第33页 |
·城市规划不合理 | 第33页 |
·石油资源利用率低 | 第33页 |
·城市文化底蕴不足 | 第33-34页 |
·大庆市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| 第34-38页 |
·建立政企合作机制 | 第34页 |
·大力发展后续替代型产业 | 第34页 |
·解决就业问题,维护社会稳定 | 第34页 |
·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| 第34-35页 |
·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| 第35-36页 |
·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导向作用 | 第36页 |
·大庆市加快再城市化进程 | 第36页 |
·多层次开发自然资源 | 第36页 |
·充分挖掘城市文化的潜在价值 | 第36-38页 |
结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3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