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8页 |
·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·轨道交通噪声的产生原因 | 第8-10页 |
·轨道交通噪声对人类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·轨道交通噪声的评价标准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噪声标准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的噪声标准 | 第12-13页 |
·列车车内噪声传播路径 | 第13页 |
·轨道交通噪声的控制措施 | 第13-14页 |
·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的研究进展及缺陷 | 第14-15页 |
·列车车内噪声计算方法概况 | 第15-16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·本课题的提出 | 第16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北京地铁头车—轨道耦合振动分析 | 第18-32页 |
·S_(IMPACK)的动力学仿真环境 | 第18页 |
·头车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| 第18-22页 |
·轨道激励 | 第22-23页 |
·计算结果讨论及分析 | 第23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北京地铁头车车身结构模态分析 | 第32-52页 |
·模态分析理论 | 第32-34页 |
·头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4-40页 |
·有限元模型结构、材料参数设定 | 第34-37页 |
·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整车有限元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有限元模态结果分析 | 第40-51页 |
·白车身模态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整车模态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车内声场模态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北京地铁头车声—结构耦合系统的声学响应分析 | 第52-70页 |
·声学边界元方程 | 第52-58页 |
·齐次的Helmholtz方程 | 第52-53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53-54页 |
·齐次Helmholtz方程的基本解 | 第54-55页 |
·声场边界积分方程 | 第55-58页 |
·头车声—结构耦合系统的声学响应分析 | 第58-69页 |
·载荷处理 | 第59页 |
·声学响应结果分析 | 第59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北京地铁头车声学贡献度分析 | 第70-84页 |
·声学贡献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70-71页 |
·头车的声学贡献度分析(ATV分析) | 第71-83页 |
·单元贡献度分析 | 第71-79页 |
·各面板的贡献度分析 | 第79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