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近代文学(1840~1919年)论文

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:1895-1916中国文论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英文摘要第8-12页
正文第12-160页
 绪论第12-34页
  一、古代文论中的文学功用观第12-16页
  二、1895 年:文学功用观发生转变的一年第16-26页
  三、功利与审美的发生第26-30页
  四、1916 年:中国文论步入新时代的前夜第30-34页
 第一章 功利性之始: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第34-50页
  第一节 梁启超思想概述第34-41页
   一、学术思想背景第34-36页
   二、梁启超思想概述第36-41页
  第二节 梁启超的早期小说功用观第41-47页
   一、小说功利观第41-44页
   二、小说艺术特征分析第44-47页
  第三节 梁启超文学功用观的意义第47-50页
 第二章 功利性的延伸:“小说界革命”影响下小说理论的功用观第50-69页
  第一节 “小说界革命”的政治功利性第50-55页
  第二节 从1895-1916 年小说报刊的办刊宗旨看小说的功用第55-63页
  第三节 对政治需要下白话文运动的再反思第63-68页
  附录 1895-1916 年出版的主要小说报刊统计表第68-69页
 第三章 回归传统的功利与审美:林纾的小说功用观第69-83页
  第一节 林纾的小说功用观第69-75页
   一、甘作“叫旦之鸡”第70-73页
   二、“以彼新理,助我行文”第73-75页
  第二节 林纾小说理论方法研究第75-79页
  第三节 从“林译小说”的影响反观林纾的小说功用观第79-82页
  附录 林纾小说理论主要篇目统计表第82-83页
 第四章 审美之途:王国维的文学功用观第83-96页
  第一节 王国维的知识结构第83-85页
  第二节 “无用之用”的文学功用观第85-88页
  第三节 “无用之用”的审美性第88-90页
  第四节 王国维与蒋智由的悲剧观之比较第90-96页
   一、王国维的悲剧观第90-92页
   二、蒋智由的悲剧观第92-93页
   三、两种悲剧观的比较第93-96页
 第五章 功利与审美的兼顾:革命派的文学功用观第96-113页
  第一节 概述第96-98页
  第二节 徐念慈的小说功用观第98-102页
   一、小说的功利性第98-99页
   二、小说的审美性第99-101页
   三、小说的社会学方法第101-102页
  第三节 黄人的文学功用观第102-107页
   一、文学功用观第102-104页
   二、小说功用观及其理论分析第104-107页
  第四节 黄世仲、黄伯耀兄弟的小说功用观第107-113页
   一、小说的社会作用第107-110页
   二、对小说的具体分析第110-113页
 第六章 功利与审美的逡巡:国粹派的文学功用观第113-137页
  第一节 国粹派及其文学功用观概述第113-117页
   一、国粹派概况第113-115页
   二、国粹派文学功用观概述第115-117页
  第二节 章太炎的文学功用观第117-124页
   一、思想概述第118-120页
   二、文学功用观第120-124页
  第三节 刘师培的文学功用观第124-132页
   一、概述第124-125页
   二、文学功用观第125-128页
   三、二元白话观第128-130页
   四、南北文学不同论第130-132页
  第四节 金天翮的文学功用观第132-137页
   一、文学功用观第132-135页
   二、小说观第135-137页
 第七章 功利与审美的协调:鲁迅的文学功用观第137-148页
  第一节 鲁迅早年思想概述第137-139页
  第二节 “不用之用”的文学功用观第139-145页
  第三节 “不用之用”与“无用之用”之比较第145-148页
 第八章 以审美实现功利:蔡元培的早期美育思想第148-160页
  第一节 蔡元培美育思想形成背景第148-150页
  第二节 蔡元培的早期美育思想第150-154页
  第三节 王国维与蔡元培早期美育思想之比较第154-157页
   一、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第155-156页
   二、两种美育思想之异同第156-157页
  第四节 以审美实现功利目的的美育思想述评第157-160页
结语第160-165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65-171页
致谢第171-172页
发表论文情况第172页

论文共1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
下一篇:沙尘暴发生频次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起沙沉降过程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