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容式湍流仪的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湍流的基本概念 | 第11页 |
·湍流观测的历史及现状 | 第11-18页 |
·湍流观测传感器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·湍流观测平台的发展 | 第14-17页 |
·湍流仪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| 第18-20页 |
2 湍流仪整体设计 | 第20-25页 |
·测量平台的设计 | 第20-22页 |
·湍流仪的数据采集设计 | 第22-25页 |
·ARM 处理器选择 | 第22-23页 |
·存储器选择 | 第23页 |
·采集加速度信号的必要性 | 第23-24页 |
·采集姿态信号的必要性 | 第24-25页 |
3 湍流仪的硬件设计 | 第25-43页 |
·湍流信号通道设计 | 第27-33页 |
·电荷放大器工作原理 | 第27-28页 |
·YE5851 简介 | 第28-30页 |
·剪切探头的检测原理 | 第30-33页 |
·加速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| 第33-34页 |
·姿态传感器设计 | 第34-36页 |
·SD 卡电路设计 | 第36-38页 |
·电源电路设计 | 第38-40页 |
·电荷放大器供电电路 | 第38-39页 |
·加速度及姿态传感器供电 | 第39页 |
·主芯片供电图 | 第39-40页 |
·串口电路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LED 电路设计 | 第41页 |
·JTAG 电路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STM32F107 电路设计 | 第42-43页 |
4 湍流仪的软件设计 | 第43-53页 |
·系统软件流程图 | 第43-44页 |
·串口写入程序 | 第44-45页 |
·文件系统设计 | 第45-48页 |
·选择SPI 通信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SD 存储卡的读写 | 第46-47页 |
·FAT 文件系统 | 第47-48页 |
·FAT 文件系统结构 | 第48页 |
·FAT 文件系统各模块实现 | 第48-53页 |
·文件分配表管理模块实现 | 第48-49页 |
·文件目录表管理模块实现 | 第49-50页 |
·目录管理模块 | 第50-51页 |
·文件管理模块 | 第51-53页 |
5 潜标设计及外海实验 | 第53-63页 |
·潜标的总体构成 | 第53-58页 |
·声学释放器甲板单元 | 第54-55页 |
·海流计 | 第55页 |
·玻璃浮球 | 第55-56页 |
·声学释放器 | 第56-57页 |
·重力锚 | 第57-58页 |
·潜标试验步骤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分析 | 第59-63页 |
6 论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63页 |
·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7-68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