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气象学论文

不同退耕还林(草)模式对若干微气候要素的作用效应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导言第10-2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全球生态环境现状大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我国生态环境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·本研究目的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地表植被覆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第1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9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9-20页
第二章 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·试验区自然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观测点的选取第21页
     ·气候要素的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·观测方法第22页
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定性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·方差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·相关分析第22-23页
第三章 结果与分析第23-47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温度的影响第23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地温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研究第28-31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第31-35页
     ·对气温季节变化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对地温季节变化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地温和气温季节变化的关系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第35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空气湿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温度与湿度日变化关系的研究第39-41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风速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风速日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风速季节变化第43页
   ·不同退耕模式对光照强度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林地盛叶期光照强度日变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·林地落叶期光照强度日变化第45-46页
   ·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 结论与讨论第47-50页
   ·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·讨论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作者简介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旅游目的地指南应用系统
下一篇: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绛州锣鼓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