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综述部分 | 第10-28页 |
| 引言 | 第10页 |
| 1.CD的结构、性质及其应用 | 第10-15页 |
| ·CD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0-12页 |
| ·CD的实际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CD的生产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2.CCTase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5-25页 |
| ·CGTase的生产及酶学性质 | 第15-20页 |
| ·产CGTase的嗜碱芽孢杆菌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·CGTase的作用机理 | 第23-24页 |
| ·CGTase的应用示例 | 第24-25页 |
| 3.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情况 | 第25-26页 |
| 4.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26-28页 |
| ·本文研究目的 | 第26-27页 |
| ·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实验部分一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株MS-UD5的选育 | 第28-40页 |
| 引言 | 第28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| ·菌种 | 第28页 |
| ·主要试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| ·试剂 | 第29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9页 |
| ·出发菌株的特性 | 第29页 |
| ·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29页 |
| ·高产菌株的选育 | 第29-31页 |
| ·菌悬液的制备 | 第29页 |
| ·紫外(UV)辐射诱变 | 第29-30页 |
| ·硫酸二乙酯(DES)诱变 | 第30页 |
| ·He-Ne激光诱变 | 第30页 |
| ·UV+DES复合诱变 | 第30页 |
| ·初筛 | 第30页 |
| ·复筛 | 第30-31页 |
| ·遗传稳定性试验 | 第31页 |
| ·粗酶液制备 | 第31页 |
| ·酶活力测定 | 第31-32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8页 |
| ·出发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| 第32页 |
| ·出发菌株IS的生长曲线 | 第32-33页 |
| ·高产菌株选育 | 第33-38页 |
| 3.小结与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实验部分二 菌株MS-UD5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| 第40-49页 |
| 引言 | 第40页 |
| 1.材料和方法 | 第40-42页 |
| ·材料 | 第40-41页 |
| ·培养基、粗酶液制备、酶活测定 | 第41页 |
| ·生物量测定 | 第41页 |
| ·发酵产酶培养基组分筛选 | 第41页 |
| ·正交优化试验 | 第41-42页 |
| ·菌株MS-UD5的产酶培养条件优化 | 第42页 |
| 2.结果和分析 | 第42-48页 |
| ·不同碳源、氮源对菌株MS-UD5产CGTase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金属离子和磷酸盐对菌株MS-UD5产CGTase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产酶培养基的配方优化 | 第44-46页 |
| ·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46-48页 |
| ·突变株MS-UD5在基础培养基与优化条件下的产酶进程 | 第48页 |
| 3.小结与讨论 | 第48-49页 |
| 实验部分三 菌株MS-UD5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5L发酵罐发酵条件优化与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| 第49-64页 |
| 引言 | 第49页 |
| 1.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2页 |
| ·材料 | 第49-50页 |
| ·5L 发酵罐发酵条件 | 第50页 |
| ·溶氧的测定 | 第50页 |
| ·生物量测定 | 第50页 |
| ·粗酶制剂的制备 | 第50页 |
| ·酶活力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| ·酶的一些性质的研究 | 第51页 |
| ·酶作用产物的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2.结果与分析 | 第52-62页 |
| ·嗜碱芽孢杆菌MS-UD5 5L发酵罐发酵规律的研究 | 第52-54页 |
| ·嗜碱芽孢杆菌MS-UD5 5L发酵罐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54-58页 |
| ·酶的一些性质 | 第58-61页 |
| ·CGTase作用淀粉后的水解产物 | 第61-62页 |
| 3.小结与讨论 | 第62-64页 |
| 本文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1.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
| 2.后续研究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