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 | 第9-15页 |
一 见义勇为行为的概念 | 第9-11页 |
二 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11-15页 |
(一) 行为人须是具有一定意思能力的自然人 | 第11页 |
(二) 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 | 第11-13页 |
(三)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维护国家、集体或者他人利益的意思 | 第13页 |
(四) 行为人实施了具有人身危险性的危难救助行为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属性 | 第15-22页 |
一 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属性 | 第15-20页 |
(一) 无因管理说 | 第15-18页 |
(二) 防止侵害行为说 | 第18-19页 |
(三) 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说 | 第19-20页 |
二 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属性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救济 | 第22-33页 |
一 见义勇为行为的民事救济 | 第22-29页 |
(一) 见义勇为者受损的民事救济 | 第22-28页 |
(二) 见义勇为者致损的民事救济 | 第28-29页 |
二 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救济 | 第29-33页 |
(一) 见义勇为者获得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(二) 见义勇为者获得行政补偿的法律依据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完善 | 第33-42页 |
一 现行见义勇为立法存在的缺陷 | 第33-36页 |
(一) 现行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保护的缺陷 | 第33-34页 |
(二) 现行法规对见义勇为行为保护的缺陷 | 第34-36页 |
二 制定统一的见义勇为行为保护法 | 第36-42页 |
(一) 制定见义勇为行为保护法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| 第36-37页 |
(二) 见义勇为行为保护法的立法主体 | 第37页 |
(三) 见义勇为行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| 第37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