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的人本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8页 |
一、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火花 | 第8-14页 |
(一) 启发思维 | 第8-10页 |
(二) 因材施教 | 第10-12页 |
(三) 身教原则 | 第12-13页 |
(四) 循循善诱 | 第13-14页 |
二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| 第14-22页 |
(一) 启发式教学 | 第17-18页 |
(二) 培养质疑 | 第18-19页 |
(三) 踏实教学 | 第19-20页 |
(四) 还学生自由 | 第20-21页 |
(五) 孔子的素质教育 | 第21-22页 |
三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孔子教育思想 | 第22-33页 |
(一) 培养发散性思维 | 第22-23页 |
(二) 引入争论、活化课堂 | 第23-25页 |
(三) 让课堂返朴归真 | 第25-27页 |
(四) 定位好教师角色 | 第27-28页 |
(五) 切实开展素质教育 | 第28-31页 |
1、创设问题情境,让学生愿参与 | 第28-29页 |
2、加强学法指导,让学生会参与 | 第29页 |
3、营造参与氛围,善待学生插嘴 | 第29-30页 |
4、体验成功喜悦,维系参与热情 | 第30-31页 |
(六) 突显个性化、注重情感教学 | 第31-33页 |
四 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课堂案例透视 | 第33-45页 |
(一) 课堂上的循循善诱 | 第33-36页 |
1、《登高》 | 第33页 |
2、《清平乐·村居》 | 第33-34页 |
3、《萤火虫》 | 第34页 |
4、《纸船——寄母亲》 | 第34-35页 |
5、《边城》 | 第35-36页 |
(二) 启发式思维 | 第36-39页 |
1、《拿来主义》 | 第36-37页 |
2、《变色龙》 | 第37页 |
3、《刻舟求剑》 | 第37-38页 |
4、《钓鱼》 | 第38-39页 |
(三) 身教胜于言教 | 第39-42页 |
1、《三棵银杏树》 | 第39页 |
2、《再见了,亲人》 | 第39-40页 |
3、《木兰诗》 | 第40-41页 |
4、《雷雨》 | 第41-42页 |
(四) 课堂上的因材施教 | 第42-45页 |
1、《麻雀》 | 第42页 |
2、《清澈的湖水》 | 第42-43页 |
3、《生命的意义》 | 第43页 |
4、《长亭送别》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