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山公路(G217)线路稳定性评价与选线优化分析系统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论文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技术路线 | 第12页 |
| ·论文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| 第14-19页 |
| ·组件式GIS二次开发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·GIS二次开发的三种实现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三种实现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| 第15页 |
| ·ArcEngine组件式GIS开发平台 | 第15-17页 |
| ·空间数据库技术 | 第17-18页 |
| ·空间数据库技术简介 | 第17页 |
| ·ESRI空间数据库概念 | 第17-18页 |
| ·系统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地质灾害线路稳定性评价 | 第18页 |
| ·公路地质选线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第3章 天山公路线路稳定性评价研究 | 第19-33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9-22页 |
| ·评价指标概述 | 第19页 |
| ·影响地质灾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| 第19-22页 |
| ·危险性评价因子的取值和分级 | 第22-23页 |
| ·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| 第23-24页 |
| ·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24-33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判法 | 第25-33页 |
| 第4章 公路地质选线关键技术研究 | 第33-38页 |
| ·地质选线 | 第33-34页 |
| ·地质选线的研究意义 | 第33页 |
| ·地质选线原则 | 第33-34页 |
| ·选线工作阶段划分 | 第34页 |
| ·天山公路地质选线的技术方案 | 第34-38页 |
| ·栅格加权叠加 | 第34-36页 |
| ·基于栅格的最短路径 | 第36-38页 |
| 第5章 天山公路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38-68页 |
| ·系统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38页 |
| ·设计原则 | 第38-40页 |
| ·系统设计 | 第40-47页 |
| ·运行环境 | 第40页 |
| ·天山系统总体架构 | 第40-42页 |
| ·天山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·系统内部模块结构 | 第41-42页 |
| ·空间数据库设计 | 第42-47页 |
| ·天山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| 第47-68页 |
| ·电子地图子系统 | 第47-55页 |
| ·GIS基本功能 | 第48页 |
| ·关健字查询 | 第48页 |
| ·精确查询 | 第48-49页 |
| ·图查属性 | 第49-51页 |
| ·动态查询 | 第51-55页 |
| ·稳定性评价与选线分析子系统 | 第55-66页 |
| ·稳定性评价 | 第55-63页 |
| ·选线分析 | 第63-66页 |
| ·三维可视化飞行子系统 | 第66-68页 |
| 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