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论文--压缩机、压气机论文--离心式论文

离心压缩机轴位移故障自愈调控及密封改进增效技术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47页
   ·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·故障自愈原理及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6-35页
     ·故障自愈工程的技术内涵第27-29页
     ·装备故障“治疗”与防范的发展历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装备系统故障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故障产生的条件,预测可能产生故障时的工况和状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故障初始原因的早期探测和诊断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基于参数监测的故障自愈决策系统研究第31页
     ·故障自愈机制建模研究第31页
     ·装备自愈工程的科学依据第31-34页
     ·装备自愈工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34-35页
   ·离心压缩机平衡盘密封现状及改进研究的现实意义第35-43页
     ·平衡盘密封的研究现状及改进研究的现实意义第35-40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40-43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内容第43-44页
   ·本课题的难点第44-45页
   ·本课题的创新点第45-47页
第二章 离心压缩机转子气动推力研究第47-81页
   ·离心压缩机转子轴向推力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47-52页
     ·转子轴向推力的组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经验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解析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数值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·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第52-65页
     ·流体动力学控制微分方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·质量守恒方程第53页
       ·动量守恒方程(Navier-Stokes方程)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·能量方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·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湍流物理模型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·湍流流动概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·湍流的Reynolds方程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·涡粘模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·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(RSM)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壁面模型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·近壁区流动的特点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壁面函数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控制方程的守恒型与非守恒型形式及单质条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控制方程的守恒型与非守恒型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第64页
     ·有限容积法简介第64页
     ·建立离散方程的控制容积法第64-65页
   ·计算实例第65-70页
     ·流体模型第68页
       ·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第68页
       ·理想流体模型与粘性流体模型第68页
     ·热力计算第68-69页
     ·网格密度研究第69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设置第69-70页
   ·计算结果分析第70-80页
     ·轮盖侧间隙内的流场分析结果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的面内速度分布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切向速度分布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压力分布第74页
       ·叶轮两侧间隙内的流量系数第74-75页
     ·轮盘侧间隙内的流场分析结果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在子午面内的速度分布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切向速度分布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·流体压力分布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·叶轮两侧间隙内的流量系数第78-79页
     ·轴向推力计算结果第79-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三章 离心压缩机轴位移故障自愈系统研究第81-97页
   ·轴位移故障概述及自愈调控的现实意义第81-82页
   ·离心压缩机转子轴位移故障自愈系统研究第82-89页
     ·轴向力自适应调控原理研究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·轴位移的组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·止推轴承的安全区域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·离心压缩机转子运行中影响气动推力的因素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·转子轴向推力自适应调控原理第85-86页
     ·轴位移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第86-87页
     ·轴位移故障自愈策略第87-89页
   ·自愈调控实例第89-95页
     ·实例1第90-92页
     ·实例2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实例3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实例4第94页
     ·实例5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实例6第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7页
第四章 故障自愈调控试验台研制第97-107页
   ·实验台主体第97-102页
     ·主体结构的组成第97页
     ·基本功能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转子动力学特性第100-102页
   ·流程及控制第102-103页
   ·压缩空气站第103-104页
   ·润滑油系统第104-107页
第五章 平衡盘密封改进技术研究第107-137页
   ·迷宫密封及其优缺点第107-108页
   ·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及受力分析第108-112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轴向力平衡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的主要性能参数第111页
     ·密封面的结构几何参数第111-112页
   ·平衡盘密封结构研究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·组合式密封系统结构设计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·气体密封端面结构参数确定及优化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·组合式密封方案设计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·最小闭合力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·初步设计第116-117页
   ·数值模拟第117-135页
     ·迷宫密封泄漏量的计算第118-124页
       ·迷宫密封泄漏量计算的简化公式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·结构参数及工况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·计算分析模型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·计算结果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·密封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·间隙的变化对转子气动推力的影响第123页
       ·数值计算结果试验验证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内部流场模拟第124-134页
       ·物理模型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·连续性和流动状态的判别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及边界条件的设置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·气膜密封特性的计算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·收敛性检查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·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·端面密封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第130-133页
       ·端面密封结构参数的选择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的平衡系数第134-135页
   ·试验台设计第135-1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6-137页
第六章 干气密封试验研究第137-145页
   ·试验台介绍第137-139页
   ·密封端面结构参数及性能第139-141页
   ·小平衡系数干气密封试验第141-142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·密封压力为1.35MPa时的计算结果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密封压力为1.6MPa时的计算结果第143-1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4-145页
第七章 基于干气密封流-热-固耦合的可靠性分析第145-173页
   ·干气密封流-热-固耦合分析的内涵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·基本理念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数值分析方法介绍第147-148页
   ·流体机械中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的发展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·流-热-固耦合技术概述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·流固耦合发展历史、现状及展望第150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流-热-固耦合分析的基本过程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·流场-温度场耦合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·流场-温度场-应力场耦合第152页
   ·干气密封系统流场-温度场耦合分析第152-163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的热量平衡第152-158页
       ·Q_F的简化计算及数值分析方法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·Q_A的计算方法第154页
       ·Q_2的计算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·Q_3的计算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·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系统流场-温度场分析模型第157-158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系统的工况参数和初步非等温流场分析第158-160页
       ·计算所取的工况参数第158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158-160页
     ·干气密封系统参数优化及温度场分析结果第160-16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63页
   ·干气密封系统流-热-固耦合研究第163-171页
     ·密封环的力变形和热变形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·力变形和热变形的影响因素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·耦合分析模型介绍第165-167页
     ·静环变形计算第167-171页
   ·参数化计算程序开发第1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71-173页
第八章 结论第173-176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成果第173-174页
   ·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第174-176页
参考文献第176-182页
致谢第182-183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3-184页
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84页

论文共1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
下一篇:基于先验信息编码的约束学习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