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光波通信、激光通信论文

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--交换矩阵、光逻辑、光缓存、全光信号处理和OVPN技术

第一章 绪论第1-31页
   ·引言第11-13页
   ·光分组交换网的结构及关键技术第13-17页
     ·OPS网络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 ·OPS节点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 ·OPS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·光分组交换的研究机构及相关项目第17-18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8-19页
   ·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9-21页
 参考文献第21-31页
第二章 OPS节点中串扰特性的研究第31-51页
 创新点第31页
   ·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类型第31-34页
     ·空分交换型OPS节点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波长广播-选择型OPS节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波长路由型OPS节点第33-34页
     ·Tbit/s级的混合型OPS节点第34页
   ·交换矩阵的串扰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·SOA光开关原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串扰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·数值模拟与讨论第38-46页
     ·SOA的性能参数对交换矩阵串扰特性的影响第38-43页
     ·输入信号特性对交换矩阵串扰特性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·结论第46-48页
 参考文献第48-51页
第三章 高速全光逻辑器件的研究第51-67页
 创新点第51页
   ·引言第51-53页
   ·系统原理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系统结构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数值分析模型第54-55页
   ·数值仿真结果第55-57页
   ·性能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·结论第60-61页
 参考文献第61-67页
第四章 OPS网络中的光缓存技术第67-87页
 创新点第67页
   ·引言第67-72页
     ·光缓存技术在OPS网络中的具体应用第67-69页
     ·采用全光缓存的网络结构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实现全光缓存的关键技术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展望第72页
   ·Internet业务下有优先权的光缓存性能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·系统描述与模型建立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分析讨论第75-77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77-78页
   ·采用输入波长变换和输出共享缓存结构的 OPS节点性能分析第78-83页
     ·节点分析模型的建立第78-80页
     ·数值结果与讨论第80-82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82-83页
 参考文献第83-87页
第五章 光分组网中的全光信号处理方案第87-107页
 创新点第87页
   ·引言第87-88页
   ·基于改进 TOAD结构的全光分组信头提取第88-95页
     ·工作原理第89-91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与讨论第91-95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95页
   ·用于异步光分组交换网络的信头与净荷分离技术第95-102页
     ·工作原理第95-97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与讨论第97-98页
     ·系统性能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01-102页
 参考文献第102-107页
第六章 OVPN技术的研究第107-127页
 创新点第107页
   ·引言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·组成VPN的基本技术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OVPN技术第109-111页
   ·一种改进的用于实现 OVPN的 MPLS机制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·基于MPLS/OBS的OVPN网络构架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MPLS机制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15-116页
   ·OVPN结点设计与建模分析第116-125页
     ·网络结点结构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网络模型建立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性能分析与讨论第119-124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4-125页
 参考文献第125-127页
附录I 缩略语第127-131页
附录II 符号表第131-135页
致谢第135-137页
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37-138页

论文共1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限复杂度的Koszul代数
下一篇:论我国刑事追赃制度